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绝仁弃义乃安世庄子笔下的儒道之争.docVIP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现当代文学绝仁弃义乃安世庄子笔下的儒道之争.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

绝仁弃义乃安世,庄子笔下的儒道之争

庄子之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儒、墨、杨各领风骚,争吵也最激烈。而庄子则如幽谷百合,虽国色天香,但自命不凡,不与人争,人亦不与之争。庄子动手不动口,以木为纸,化刀为笔,力战儒墨。?

在庄子看来,儒家是最大的对手,几乎整部庄子都在与孔子争辩。这是因为他认定儒家学说最易惑众、最难应付。但是不是还出于南北对抗的分庭抗礼心态?庄子对儒家,尤其是对孔子的看法特别困难,敬佩有之,褒扬有之,讥讽有之,贬抑有之,怒斥有之。是道不同不相与谋,还是道相近而“术”不同?是水火不容,还是阴阳互斥??

“仁义”二字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标记,“道德”一词却是道家思想的精华。?

今日的“道德”被理解为一种德性和德行,被视为一种符合伦理规范的品德。假如某种伦理规范说:你应当这样做。而你果真这样做了,就是有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即“缺德”。因而道德即伦理,人所皆知。?

但在先秦却不是这样。“道”意味着天道,“德”意味着有所得。人的“有所得”中最大的德便是一种符合适的生活。所以,由道而德,顺道而行,就是天人合一,人道与天道打通,人的生活道路获得了终极依据。?

天道作为体认的结果是不行怀疑的,因为怀疑是一种理性行为,而体认则超理性,属于信仰层面。因此,“天人合一”之德也是不行怀疑的,值得怀疑的倒是某种伦理规范:它原委合不合道德?进而,也可以发问:某种社会设置、社会思潮,合不合道德?这是道家一切指责的动身点。?

儒家先圣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孔子所志之道亦是天道,比如“大哉尧舜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天。”(《论语。泰伯》)天何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其中隐含着不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孟子说得更明白:“莫之为而为者,天也。”(《孟子·万章》)由天道而何德?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较为困难,按下不表。但由道德而“仁”却是孔子一再强调的。天之无为几乎是个“虚位”,而“仁”才是“定名”。仁是天道无不为的一面,是爱人生民的大德,因而也应当是做人和治世的基本精神。?

孔子“仁”字不绝于口,却不执著仁的某一方面,不落言筌,而发“予欲无言”之叹。但问题在于,由天道之仁,引申出什么?或者说,仁与伦理规范如何结合到一起??

儒家伦理可用两个字概括:礼和义。《礼记·中庸》中说:“仁者,人也;义者,宜也。”而“宜”本是祭祀之礼所用的器具(俎),义宜同源,亦是此意,后泛指祭礼。《礼记·礼.器》中说:“服器,仁之至也;来宾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说文》)段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宜,礼容得宜则善矣。”因而从合乎礼义亦能得出伦理学上的“善”。原来孔子已把仁提升到“道德”层面的善,但又时常回到礼义规范层面的善。这种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是必需的,否则仁就要落空。但这又是一个经典难题:出于礼义的规范不会自然地符合道德。比如许多儒家所赞许的伦理规范既不合自然无为之旨,亦不能由仁合乎逻辑地导出,反而有成为人性枷锁的可能,从而为道家所诟病。?

规范与道德有不同的起源。规范是为解决利益冲突而人为设定的,儒家主要借助义(均平合宜)来实现,而义又表现为礼。但正因为规范起源于利害冲突,所以它的价值不是自足的,不是确定的,而是具有历史性的,它必需通过道德指责才能获得价值上的认可,而不仅仅是事实上的认定。否则多种规范的争辩必定是各执一端,无是无非,皆是皆非。?

孔子“信而好古”,“信”是确定古代的礼乐制度确定存在,而“好”则确定其价值是善的。因而在事实上和价值上都赐予了认定。所以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

道德则不一样,它出于体认,出于人的最高价值和终极目标而设定的,本身具有确定自足性,是最终评判的原则。仁便是如此,无论仁心、仁人、仁行皆是为了使人向好和更好的方面发展。但是,正是我们上面所说的,仁必需落实为现实行为才有伦理学上的意义。为此,孔子利用了一个最易打动人心的方面:“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欲?”孝是孝敬父母,悌是友爱兄长,人之常情常理,谁敢不从。但是,从长幼之节如何能类比出君臣之义?如何能推广为忠恕之道,如何能得出夫妇之礼?更何况孔孟之后,三纲五常如同十五道枷锁捆住了芸芸众生的本性和中国前进的步伐?所以对儒家来说,困难就是由仁引出的原则如何与古之礼制的规范合理地连接,更大的困难则是这两套规范如何用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春秋战国??

原来那个时代就在进行着一场重新争夺利益安排,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从前之义、之礼、之规范当然不行避开地要被打破、否定、推翻。可以说,庄子与孔子体道的差异未必水火不容,但在如何得

文档评论(0)

176****7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