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实验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第三部
分“内容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
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
动”,同时“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
程的重要内容”。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在科学(综合)课程或理
科课程中应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目标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我们以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通过科学探究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科学实验过程符合学生认知世界,认识物质的
认知规律,实验过程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刺激学生发现新知识,领悟科学
道理。正如我国科学家戴安邦所指出的那样:“只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的
科学教育是片面的。。。。。。用实验解决科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
发展,故科学实验是全面科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实验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团结协作的
创新精神及观察、思维、实践等创造能力。
因此,“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既是科学探究的
构成要素,又是科学探究其他要素在科学教学中得以实施的重要活动载
体。科学实验是科学教育中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它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特殊重
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应用
第1页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科学现
象,能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更能使
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学生高效地进
行学习。因此,实验教学中的资源不妨积极利用起来,通过科学实验创设
一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
学探究的能力。
案例:实验延伸――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如图1装置所示,现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再把剩余的容器
用记号划成5等份。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塞紧瓶塞,观察现象1。
(3)待冷却到室温后,振荡集气瓶,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现象2。
(4)点燃火柴放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3。
(5)同时设置以下实验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①用文字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现象1________;现象2_______;现
象3_______;
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③这个实验说明N2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
④能否用硫、木炭、铁丝、蜡烛代替白磷?为什么?
⑤如果进入的水达不到试管体积的1/5,试分析可能有那几种原因?
(至少写出三条理由。)
案例:自主探究――证明C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1.问题情境
第2页
在“探索碱的性质”中,教师通常会有下列活动与探究内容:通过演
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导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
2NaOH+CO2=Na2CO3+H2O,但是学生对这种甲推至乙的简单类比存有疑问,
可能会提出问题“怎样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2.实验设想
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思考性,开放性很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实
验设想可能正确,也可能不合理。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验证有新
物质生成”这一切入点展开思考,学生可能提出的设想有:
①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根据溶液颜色是否由红色变成无色来
判断。
②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根据气体有无来判断。
③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向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根据有无沉淀来
判断。
以上设想不一定成立,可以通过讨论来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让学生
根据实验探究中的现象来反思。
3.实验探究与结论
按第①种方法实验,最终酚酞仍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
液没有发生反应。
按第②种方法实验,有沉淀生成。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了生成碳酸钠。
按第③种方法实验,有气体生成。说明二氧化碳与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