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 .pdfVIP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大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归根结底,无理而妙是一个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问题。文学作品要反

映现实生活,又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富有诗情画意,因而这种反映

就不能是照相机式的毫厘不爽,尺寸必较。作家可以而且应该对现实生活进

行一番“无理”的加工和改造,使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无理”变成文学作

品中允许的艺术真实。但是这种加工和改造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

现实生活为依据。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

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

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变成笑话了。”鲁迅所说的“诚实”,就是

说文学作品可以有无理的描写,但又不是天马行空似的任意挥写,必须以一

定的现实为依据。夸张是这样,其他艺术手法也概莫能外。这正如巴尔扎克

所描绘的那样,作家的心灵可以“飞翔在高空”,而他的双脚必须在“大地

上行进”。二是这种加工和改造必须是表达真情实感的需要,而不是为艺术

而艺术的为文造情。杜甫《古柏行》描写诸葛武侯庙柏曰“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讥之曰“四十周乃是径七尺,无乃太细长乎”。但

我们仍然认为它是千古不朽的名句。原因就在于诗人以高大参天的古柏比喻

诸葛亮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丰功伟绩和崇高情操,表

达了具有“致君尧舜上”宏伟抱负的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与钦慕。

(摘编自刘银光《古典诗歌的无理而妙》)

材料二:

人的情感最厌恶陈腐,追求新奇,文艺的创作主体具有求新意识,接受主体

有弃旧趋新的期待视野。创作主体自然时时面临着创新难题。文艺是现实主

体向艺术主体、现实个性向艺术个性的转化和升华,现实主体制约着艺术主

体,艺术主体又超越着现实主体。在文艺活动中,主体具有很大的能动作用,

正是在艺术创新、艺术变形达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无理”获得了用武之

地,造成了或违反生活真实却符合艺术真实、或有悖形似却得以神似的“妙”

的理性艺术效果。

情感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特征,它贯穿于文学活动之中。文学不仅再现现实,

而且也表现主体情感。文学即是以情感人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

居易《与元九书》。别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爱德华·古别尔诗集》)有时,作

家要表现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种情感,密度大,浓重而强烈,常取

反常的形式出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主体要遵循情感逻辑,就不得

不违反生活逻辑。形神兼备固然是好,但二者若不可得兼,则弃形似而取神

似,虽无理却有情。在接受主体一方,由于情感逻辑压倒了生活逻辑,感情

的满足压倒了对“无理”的排斥,从而与创作主体和文学作品形成一种默契。

情感逻辑支配着作家对现实的表现,许多违反生活常理的艺术表现手法都可

以从这一根本意义上做出科学的解释。常见的“无理而妙”的艺术表现手法

有佯谬语言(包括反语和悖论)、夸张、移情、比拟和艺术通感。

在文学活动中,创作主体的主导参与自不必说,而接受主体也不是被动地接

受,他同样有参与和再创造的要求。这样,想象就在文学活动中发挥了奇特

的作用,常常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文心雕

龙·神思》)。在创作过程中,创作主体把自己的创造追求物质化了,同时

又必须考虑文学接受的特点和接受主体的审美要求。接受主体主要是通过想

象参与文学创作活动的。作品中“无理”手法的运用,有利于激发读者奇特

的想象,满足其参与意识。这样,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看到了自己想象、

满足其参与文学活动的成果,完成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作品中直观自身,

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文学作品中的“无理”就自然而然地得

到了接受和认同,获得了“百般滋味曰妙”的艺术效果。

以上简略论述了与“无理而妙”的文艺现象有关的审美心理特征,必须说明

的是,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的情感最厌恶陈腐,追求新

奇,而文学艺术的创新又是以参与和情感满足为前提的,在文学参与中情感

才能得到满足,求新的目的才会得以实现。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东西走向极端就是片面的,真理跨前一步就成了

谬误。“无理”一旦脱离生活基础,胡编乱造,凭空假想,甚至于晦涩难懂,

就失去了艺术魅力。文学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共同参与的产物,文学没有

了读者,还成什么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文学艺术虽然具有相对独

立性

文档评论(0)

176****6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