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13.080.01CCSB11

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XXXX—XXXX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middle-lowyieldfarmlandreform

(征求意见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XXXX—XXXX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措施 2

5中低产田地力提升工程 2

6中低产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3

7建后管护 6

DB61/TXXXX—XXXX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TC61036)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话:029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浐灞区兴泰七街北侧邮编:710021

DB61/TXXXX—XXXX

1

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工程措施、地力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后管护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要求与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中低产田改造的设计、施工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GB/T5028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

GB5043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T50600

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

NY/T310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NY/T2148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NY/T2949

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

SL482

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

TD/T1012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DB61/T966农田土壤培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中低产田Middle-lowyieldfarmland

指土壤中存在各种制约农业生产的障碍因素,导致地力与质量相对低而不稳的耕地。[来源:NY/T310-1996,有修改]

3.2

土壤改良Soilimprovement

指通过工程、农艺、生物、化学等措施,消除或减轻土壤中限制耕地质量提高的各种障碍因子,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

[来源:NY/T310-1996,有修改]3.3

土壤培肥Soilfertility

DB61/TXXXX—XXXX

2

指通过科学施肥和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使耕地地力不断提升,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措施。

[来源:DB61/T966-2015,有修改]

4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措施

中低产田改造包括地力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建后管护,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流程见图1:

图1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流程图

5中低产田地力提升工程

5.1土壤改良工程

5.1.1设计要求

土壤改良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a)按照NY/T310描述的相关规定,对土壤问题进行准确诊断和评价;

b)根据土壤退化成因,可采取物理、化学、生物或工程等综合措施治理;

c)过沙或过黏的土壤应通过客土调剂、原土掺土、掺沙等措施,使过黏、过沙土体达到三泥七沙或四泥六沙的壤土范围;

d)酸化土壤应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利用石灰质物质、土壤调理剂、有机肥等进行改良,改良后土壤pH应达到5.5以上至中性;

e)盐碱土壤可采取工程排盐、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有机肥等措施进行改良,改良后的土壤盐分含量应低于0.3%,土壤pH应达到8.5以下至中性;

f)土壤板结治理,可采取秸秆还田、增施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