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历史三调义和团的真相.docVIP

初中语文文学讨论名著导读历史三调义和团的真相.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3

《历史三调》义和团的真相

《历史三调:作为事务、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美]柯文著,

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27元。

内容简介

历史是什么?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历史?人们经验的历史、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和神话化的历史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互互动关系?本书以义和团运动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如此探讨和说明:第一部分是历史学家笔下的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以叙事为主;其次部分考察察干脆参加义和团运动的中外各类人物当时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指出他们对正在发生之事的看法与后来重塑历史的历史学家的看法大为不同;第三部分分评述在20世纪初中国产生的关于义和团的种种神话。作者认为,就上述三条相识历史的不同途径而言,后两条途径对一般读者具有更大的劝服力和影影响力。作为时间的义和团,代表的是对过去的一种特别的解读;作为神话的义和团,代表的是以过去为载体对现在进行的一种特别的解读,对现在仍发发生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柯文,美国卫斯理学院亚洲探讨教授,著有《中国与基督教:教会活动与中国排外心情的增长》、《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等。

谁家的女孩子

历史是个任人装扮的女孩子;今人多以此喻之独创权归诸胡适,其实不然,胡适从未说过这句话。这句话,是冯友兰“栽赃”给他的。1955年,冯友兰发表《论胡适哲学史工作和他底反动的政治路途底关系》,谓“好用主义者的胡适,原来认为历史是可以随意摆布的。历史像个‘千依百顺的女孩子’,是可以随意装扮涂抹的”(收入《古史考》其次卷,海南出版社,2003年);而冯氏此“论”所据“底本”则是胡适在《新青年》上介绍试验主义哲学的一段话:“实在是一个很听从的女孩子,她言听计从地由我们替她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由此可知,这个“女孩子”原名“实在”,俟经冯友兰从胡适身边抢去,则更名唤作“历史”。

“女孩子”一旦更名为“历史”,则胡适也好,冯友兰也好,都不行能仅凭一己之力,接着奉行“金屋藏娇”的故事,亦不行能仅凭一己之力,为之“装扮涂抹”。自此以后(其实,此前亦然),“女孩子”便不只是单方面“千依百顺”的“听从”,她也会对试图亲近她、掌控她的人提出要求。你能“涂抹”她,她也要“装扮”你,适如玛丽娅·鲁宾逊所云:“我们把历史塑造成型,它反过来又影响我们。”

更有意思的,则是试图对“女孩子”上下其手的人,往往因价值观、时代性及影响力的差异,在如何“装扮涂抹”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乃至分化为不同群体,相互攻讦。适如柯文(PaulA.Cohen)所说:“文化既是一面三棱镜,给我们折射出某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但也有可能使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变得疏远,从而把对方典型化、滑稽化和神话化”(在中山高校的演讲《变动中的中国探讨视角》,2002年12月)。

义和团运动就是中国-西方、传统性-现代化、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等“群体”用以相互“典型化、滑稽化和神话化”的工具。柯文撰写的《历史三调》,则是对作为工具的义和团进行神话解构和历史重建的尝试。

未完成的第一调

《历史三调》的副题是“作为事务、经验和神话的义和团”。从今书在史学界的影响来看,“神话”最引人注目;从全书的结构和篇幅来看,“经验”所占比重最大;从作者的自我期许——“对义和团事务进行简明扼要但可信度高的叙述”——来看,“事务”应可视为信史。但是,柯文笔下的“事务”,不论史料的采纳和解读,还是所占篇幅(约为全书特别之一),俱嫌单薄,似不足以支撑或曰导入“经验”与“神话”两个话题。

对此,他并不讳言:“在本章重塑义和团历史的过程中,我更多的利用了其次手资料”。细按其书,不难发觉,在叙述义和团运动的酝酿和发展时,柯文几乎全盘采纳周锡瑞(JosephW.Esherick)《义和团运动的起源》(1987年)的探讨成果——包括文献考证与史实阐释,甚至连“义和”二字的英译、“九头蛇”的譬喻亦径行迻用,虽偶有辩诘,究无改大体;此外,则大量采纳中国历史学者如路遥、程啸诸人采访编著的资料,以及中国各探讨机构刊印的史料。易言之,在义和团历史事实的发觉与历史意义的独创层面,柯文毫无贡献,他的谋篇布局乃至遣词造句,早被他人限定,别无新意。

而在叙述义和团斗争的背景和进程时,他甚至忽视了两项重要事实:其一,清廷在“废立”问题上得不到西方列强支持,甚至慈禧的执政地位也受到威逼——西人发出照会,勒令慈禧归政于光绪;虽有学者对此质疑,然非空穴来风。这是除了民-教冲突、华北大旱及朝廷政争以外,导致义和团运动由国内暴动发展为国际斗争的重要缘由。其二,义和团斗争爆发前后的关键事务。如使馆卫队在“黑色星期五”(1900年6月13日)首倡“猎取拳民行动”——此前,拳民的主要打击目标是中国教民,而非外国人;清廷对各国“宣战”(6月21日),在时间上要晚于联军不宣而战夺取大

文档评论(0)

158****20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