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体强化;一、[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材料二:翻译思想是决定译者翻译行为和翻译结果的主因,只有通过其翻译思想,读者才能理解其翻译过程中所采取的种种策略,也才能对这些策略所产生的译文进行更客观的评价。从霍克思的译本中可见,他对原文采取了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的态度。为证此言,举个背信弃“意”的例子。《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用了一个较长的段落交代自己的写作目的,并说明选用“甄士隐”和“贾雨村”作为人物姓名的缘由,为读者理解整部小说进行铺垫。霍克思在其译本中大胆地省却了这段文字的翻译,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译起。霍克思的省译,显然不是漏译,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霍克思对其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为了实现译本与原著在艺术性方面的等值或者说最大程度的接近,霍克思将“忠实”的对象定位于篇章层面。杨宪益的翻译可以称之为“临摹式翻译”。“临摹”是初学书画之法,就是照着一幅书法或者绘画描其形而逮其神,最终达到与原作的惟妙惟肖。临摹者往往会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正是这样一件艺术性高超的临摹作品。
(摘编自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材料三:从当下国际学界关于两百年《红楼梦》翻译史及诸种译本的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对杨译本和霍译本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杨宪益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更注重推动英语贴着汉语文化观念的地面行走,所以杨译本不可遏制地透露出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风俗观念直输给西方读者的翻译立场,这也是杨译本失去西方英语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杨译本,霍译本的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超越了汉语《红楼梦》的字面意义,而旨在探求汉英双语背后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相互理解与解释的适应性。他使用西方本土读者谙熟且可以接??的地道的英语及其文化、风俗等观念,以此来创造性、补充性与生成性地重构《石头记》,从而完成了两种异质文化观念之间的转换生成。
(摘编自杨乃乔《〈红楼梦〉与TheStoryofthe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命题趋势
以思维导图梳理文本信息
本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考查了对材料信息的梳理,这种考查形式隔几年便会出现一次,比如2017年全国Ⅰ卷的第7题就以此种形式考查了实用类文本的信息梳理,2019年全国Ⅱ卷的第4题也采用同样的形式进行考查。这体现了一种多轮回归的考查趋势,同时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图文转换的能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解析】B项,“……才能……”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可见只有典籍翻译的质量得到提升,才有可能增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能力,单凭典籍翻译数量的增多是不可行的。C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三中的“学界就这两种译本的翻译技术性问题有着相当细致的讨论。然而我所感兴趣的不是翻译的技术性问题,而是这两位译家及两种译本的语言修辞、文化身份、翻译立场与翻译策略的差异性等问题”可知,学界关注的就是“翻译的技术性层面”,而对二者的“差异性问题”感兴趣的是作者。D项,于文无据,材料只是对比分析了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思译本的翻译思想、翻译立场等差异性问题,并未对本土的翻译经验与西方翻译理论孰优孰劣进行讨论。;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杨宪益与霍克思对译文艺术性的理解有何不同。(4分);5.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可以有哪些标准?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解题思路】关于评价一部中国典籍译本是否优秀,材料一提到“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由此可见是否“能够起到如实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是其中一条标准;材料二论述了霍克思和杨宪益的翻译思想,杨宪益将忠实原作视为自己对艺术的全部追求,霍克思注重对译本艺术性的考量,他对原文大多时候“忠实不渝”,间或背信弃“意”,实现了原著与译本的创造性转化,由此可见是否“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其中一条标准;材料三论述了杨宪益译本与霍克思译本在翻译立场、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把中国文化传统及其风俗观念直输给西方读者是杨译本失去西方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霍克思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