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南宁老友粉》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起草单位
本项目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卫健委委托,根据《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广西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计划的通知》《食
品安全广西地方标准制订项目委托协议书》编号(桂地标食2024001
号)。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
(二)简要起草过程
标准修订任务下达后,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审评查验中心、
广西民族大学组成了《食品安全广西地方标准南宁老友粉》编写小
组,并根据2018版《南宁老友粉》地标执行情况和执行中存在的问
题,初步确定了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修订小组收集了近来相关米粉
类产品的标准、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南宁老友粉高质量、高标准
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技术资料,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同时同南宁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及南宁老友粉产业协会密
切联系沟通,从而确定了工作计划和技术路线。同时通过技术检测手
段和查询近年来南宁老友粉抽检数据,了解和掌握了南宁老友粉生产
企业目前的生产状况及产品质量水平。通过分析、研究南宁老友粉生
产企业的管理、工艺流程和相关技术等方面的资料,结合《中华人民
1
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确定了《食品安全地方
标准南宁老友粉》的修订项目和有关内容。经过多次讨论、研究、
征求意见,起草了修订草案初稿并对草案进行反复修改验证,形成了
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修订的意义;
南宁老友粉是广西南宁的本土美食,于2007年入选南宁公布的
首批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柳州的螺蛳粉、桂林的桂林米粉
同为广西三大米粉。南宁人认为酸辣可口的老友粉夏天吃着开胃,
冬天吃着驱寒。南宁老友粉是当地没有阶层分化的小吃代表,非常具
有民生气质。这种粉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酸和辣巧妙的结合在一
起,形成了南宁小吃的独特风味之一。
南宁老友粉在南宁市政府积极扶持下以及老友粉从业者们不断
努力、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推动下,老友粉遍布广西各地甚至全
国部分大城市,在全国各地均有门店开设,近年来通过纪录片《舌尖
上的中国》的推荐,以及新开发出的南宁老友粉产品,采用网络销售
新模式,更是让南宁老友粉这一地方小吃声名远扬,产品远销国内各
省甚至销往海外,发展势如破竹!自治区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发布《加
快推进柳州螺蛳粉及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桂政办发〔2021〕75号)来推动广西优势特色米粉产业的高质量
发展,在柳州螺蛳粉产业巨大成就后继续推动南宁老友粉的产业发
展。当前我区老友粉产业逐步壮大,产业规模达到30亿元,其中预
2
包装生产企业有16家,年产值3亿元,餐饮店有1800家,年产值
21.6亿元,围绕老友粉派生出的鲜湿米粉、酸笋、辣椒等相关产业
达到了5亿元;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2018版制定的由干米粉为
原料的老友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老友粉产业的发展
了,在以下方面急需修订:
1、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老友粉产品类别增加了,由原来单一
的干米粉为原料需要增加到半干米粉为原料,同时老友粉产业向北方
市场扩展,并且预包装市场需求大,应根据产业的发展增加多类型品
种以顺应时代和产业现状的发展需求。急需要增加冲泡类别以适应当
前产业发展需要;
2、修订微生物指标,2018版是参照国家标准《方便面》制定的
微生物指标,当前老友粉是需要经过煮后食用,并不是像方便面一样
全部是冲泡型的,微生物指标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修订该标准以适应老友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食品标准化战略
的发展。
三、与我国、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南宁老友粉是近年来新崛起的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米粉制品,经
查询,到目前为止,除了2018年颁布实施的DBS45/053-2018《食品
安全地方标准南宁老友粉》外,未见有与南宁老友粉相关的国外、
国家、行业和其他地方标准。按照标准编制格式和其生产加工工艺、
3
食用方式,本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