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技术改造SMALLHYDROPOwER2014No5,TotalNo179
·52·
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技术初探
张关松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分析小水电电网的特点,提出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的目的、节能降损的技术与管理措施、指标,介绍小水电电网节能降损改造的研究成果及意义。
关键词: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措施;管理
。引言
为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有力地推动我国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工程技术规范》(GB/T50845—2013)已于2014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小水电电网要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必须优化布局、技术挖潜、加强管理,通过实施节能改造,提高能源转换及使用的效率,降低能源传输中的消耗。
1小水电电网的特点
小水电是指装机容量50Mw及以下的水力发电站及其配套电网,小水电电网则是指以小水电为主的农村电网。
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小型水电站45000多座,总装机容量近6200万kw,年发电量将近2000亿kw·h,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发电量的1/3,成为国家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开发小水电,使全国1/2的地域、1/3的县市、3亿多农村人口用上了电。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小水电开发领域,小水电建设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小水电在建规模达2000多万kw,年新增装机约600万kw,每
收稿日期:2014-08-14
作者简介:张关松(196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内外小水电电气及自动化设计工作。
E-mail:zhanggs@126.com
年有2000~3000座电站投产[1]。
全国目前有520多个小水电电网(含直供电片区),分布在广西、四川、湖南、吉林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184个县、904个乡镇的182万户、682万人。
小水电电网是农村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农村电力网的基本特点,又有城市电力网的某些特点。小水电网与它们相比尚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1)网络电源点多,供电距离远,负荷点间距离大,呈散落分布。
(2)潮流变化频繁,负荷季节性变化明显,受自然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较大。
(3)电网大部分为放射性结构,负荷点之间多数由线路“串接”,线路分支点多,负荷线路往往挂接有小水电站。
(4)除“串接”外,电网构架形式还有“T接”和“十字形接线(同一点向两个方向上T接)”及多次“T接”,如树根状。
(5)县城电网负荷密度大、用电量集中、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具有城网的某些特点。
(6)管理环节薄弱,规范性差。
(7)小水电电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少。
2节能改造的目的
(1)实施小水电电网节能减排战略。
小水电2014年第5期(总第179期)技术改造
·53·
(2)增强小水电电网的整体供电能力和运行的经济性、灵活性。
(3)提高小水电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4)改善小水电电网的网架结构。
(5)提高小水电电网的电能质量。
(6)满足各类用电负荷增长的需要。
(7)大力推广小水电电网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8)采用节能设备和措施,降低小水电电网综合线损率。
(9)提高小水电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10)促进小水电电网的科技进步与创新。
(11)增强小水电电网抵御自然灾害和事故的能力。
(12)变电、配电设施的建设做到与环境相协调。
(13)提高用电管理水平。
(14)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5)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确保小水电电网可持续发展。
3节能改造的技术措施
3.1规划、设计是节能降损的源头
应从规划、设计之源头入手,走节能之路。小水电电网节能改造应满足当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城镇化进程和人民生活的用电需求,并应与城镇、乡村建设相协调。应统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快慢、经济承受能力、负荷特点、供电可靠性要求,并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安全可靠、先进适用、节能环保”的原则。主网架应满足电网中长期规划发展目标,并与上级电网或大电网规划相衔接,应优化电网结构、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