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分析
摘要: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习需要掌握许多数学思
想,比如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根据数学对象
本质属性的异同,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整个过
程,也是近年来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是教学的难点。本文结合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来
讨论分类思想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分类讨论思想
一、步步为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分类思想
(一)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中,渗透分类思想
七年级学生刚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其难度加大了许多,一些
学生内心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根据现阶段学生心理以及身心特点巧妙编写教学
方案,将初中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消除部分同学的畏惧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而分类思想刚好能够满足以上需求。教师在教学数学基本概念时可以从实际生活
入手,比如,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将衣服以及文具分类的习惯,教师可以作为切入点,将数
学分类思想渗透到数学概念中,以便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如教学有理
数的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将有理数分为整数与分数,整数分为正整数、零、负整数;分
数分为正分数与负分数。第二种是将有理数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经过以上两种
分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有理数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帮助学生在分类
的过程中充分的理解有理数。
(二)在知识生成过程中,巧用分类思想
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实际生活引导出数学问题,即以“生活教学”为主。因此,在实际
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某些公式或者数学性质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了解公
式或者数学性质的推理过程。例如,教师在教学有理数的乘除法则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引
导学生进行归纳,分别是同号两数相乘、异号两数相乘以及正负数与零相乘的情况,最后
学生可以得出“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与零相乘都等于零”的数学结论,以上讨论
的方法具有完整清晰的思路,能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思想的优势所在。
二、循序渐进,在解题教学过程中培养应用分类讨论方法
数学的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中,我们更加
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分类讨论思想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思想。在实践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来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
活动,体会数学方法的价值。
(一)概念型
有些数学题目需要結合数学概念来进行求解。其中最为典型的数学知识点是绝对值问
题。例如:
已知|x+1|=5,求x的值是多少?
分析:首先我们从绝对值的基本性质|a|=b,a=b或者a=-b(a不等于0)可以知道x
的值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当x+1的值大于0时,即x+1=5,解此方程得x=4;第二种情况,
当x+1的值小于0的时候,即x+1=-5;解此方程得x=-6。
所以这一题的答案为x=4或者x=-6。
不难看出,这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绝对值基本性质的理解,学生只要在理解绝对值基
本性质的前提下,将题目分为两种情况去进行讨论,进而得到问题完整的答案,其主要还
是锻炼学生的分类讨论的能力。
思考: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数学概念涉及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抓住一些典型的数学概念,来引导学生分类讨论。
(二)不等式型
不等式数学知识点同样是运用分类讨论思想的重点,学生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来
进行讨论。例如:
试比较x-3与3-x的大小。
分析: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目每个学生都能做出答案来,但是可能学生答不完全。一
般来讲,遇到这种表达式比大小的题目,常常使用作差的方法,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得到
x不同的值,所以解决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法如下:
解:作差:x-3-(3-x)=0,解得x=3;
下面分类讨论:
当x=3时,有x-3=3-x;
当x3时,有x-33-x;
当x3时,有x-33-x;
(三)图形特征型
有时在学习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不确定图形的特征,需要进一步讨论得出图形的完整信
息。例如:
已知△ABC,其周长为20cm,AB=BC,其中一边边长是另一边边长的2倍,问AC长多
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