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师生互动关系 .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皮格马利翁效应看师生互动关系

众所周知,教育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既涉及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涉及到学生对教

师的反馈。现代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

着重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其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导向作用不言

而喻。在关于教师对学生影响的研究成果中,最知名的当属“教师期望效应”,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结合各方

学说,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原理进行讨论,随后结合美国教育家MarvaCollins实例予以佐

证,最后谈一谈该效应对于师生互动关系的启示。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心理学原理

1.1关于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是一位著名雕塑家。作为

国王,他却执意不娶凡俗女子,唯钟情于自己的一件雕刻作品——一尊少女雕像。因为

在这件作品中,他几乎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和才智,甚至对其产生了爱幕之情。此事感

动了爱神阿芙逻狄蒂,终于赋予少女以生命。这个故事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名

“角色期待”。它表明当期待者向被期待者投入巨大的感情、精力和态度时,会对被期

待者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出现奇迹。

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一般称为“课堂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

“教师期望效应”。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雅各布森

(L·Jacobson)对奥克小学(Oaksch001)学校六个年级的学生作了一次所谓的学习潜力的测

验(实际上只是普通的智力测验)。测验完成之后并没有看测验结果,只是随机选出20%

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这些孩子在心理上是“正要开放的花朵”。这些名单中的有

些学生与老师之前的印象并不相符,但面对著名心理学家做出的“权威”断言,他们都

深信不疑。结果在一年半之后,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测试发现实验组的20%学生在学习

成绩和智力水平的进步高于控制组,一、二年级的学生尤为明显。这说明教师的期望对

学生的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期望通过

语言信号(批评、表扬、语言措辞、语气等)、非语言信号(课业难度、微笑、手势、

人际距离)等路径传递给他们,学生因而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并给教师以积

1

极的反馈,学生因而使自己的行为一步步地接近教师的期望。

1.2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阐释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并且这种预期效应

在年幼儿童身上更加明显,因为教师在年幼儿童心中的权威地位比在高年级学生心中更

强;而年龄大的学生在换了一个新教师后,可能表现得更好些。

教师通过对某一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产生一定的期望,会促使学生

向符合这一期望的方向转变。这种期望效应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应验效应

(self-fulfillingprophecyeffect),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

为。另一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sustainingexpectationeffect)。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

期待程度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使他们的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持一定的倾向性—

—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这种倾向性可能会随着学生表现的发展进行修正,

但学生很多微小、与教师原有印象相悖的表现更可能被教师认为是一次意外(比如优等

生的一次考试失败或差生一次出色的作业完成)而没有给予适当的反馈,从而就会忽略

差生的某些进步。从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虽然皮格马利翁效应揭示的是教师高度、

正向期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但与之相反的低水平、负向期望同样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

成伤害,从而使其进步被抑制。

此外,其他的一些研究也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科学性提供了依据。布罗菲和古德

(BrophyGood)通过对研究发现,教师对他(她)所认为的“高分学生”和“低分学生”

的态度上有细微的差别;相比于低分学生,教师给高分学生的正确答案以更多的强化,

文档评论(0)

152****2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