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但呼吸消耗量也很大。太阳能固定量为3.4×107焦/米2·年,光能利用率约1.5%,净第一生产力为29.8顿/公顷,为农田平均光能利用率的2倍。可见,热带雨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力最高的群落类型。热带雨林中生物资源极为丰富,而且生物种群大多是K—对策,这样,一旦植被破坏后,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环境退化,而且在短时间内不易恢复。因此热带雨林的保护是当前全世界关心的重大问题,它对全球的生态效应都有重大影响,例如对大气中02和C02浓度平衡的维持具有重大意义。*2.常绿阔叶林指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并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群落,它是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下的产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岸北纬22~40℃之间。我国的常绿阔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人类开发前约250万平方千米)、发育最好的一片。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的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稍寒冷,春秋温和,四季分明。结构较之热带雨林简单,高度明显降低。地上生物量与净生产力均较热带雨林为低。*3.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又称夏绿阔叶林分布于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8~14℃,7月平均24~28℃。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冬季寒冷,四季分明。这类森林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东部、欧洲,及我国温带沿海地区。优势树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如山毛榉属、椴属等,这类森林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成层结构明显。乔木层组成单纯,常为单优种,有时为共优种,高15~20米。灌木层一般比较发达,草本层也比较茂密。落叶阔叶林巨大的植物物质仅养活着少量的动物,而动物生物量又集中在土壤动物上。动物有的冬季休眠或远距离迁移的习性,有的全年活动但冬季贮藏食物。**4.北方针叶林北方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地区,面积约重20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热带雨林,居第二位。北方针叶林组成整齐,便于采伐,作为木材资源对人类是极端重要的。在世界工业木材总产量(约14亿立米)中,一半以上采自针叶林。北方针叶林地处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多在0℃之下。北方针叶林种类组成较贫乏,乔木以松、云杉、冷杉、铁杉和落叶松等属的树种占优势,多为单优种森林(北美优势种较多),树高20米上下。林下灌木层稀疏;但以贫养的常绿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地被层很发达,并常具各种藓类。枯枝落叶层很厚(可达50吨/公顷),分解缓慢,下部常与藓类一起形成毡状层。树木根系较浅,这是对土壤冻结层的适应。北方针叶林的动物活动的季节性明显。**三、草原生态系统草原是内陆干旱到半湿润气候条件的产物,以旱生多年生禾草占绝对优势,多年生杂类草及灌木也或多或少起到显著作用。温带草原: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南美洲、北美,中国黄河中游、内蒙古和东北大兴安岭以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旱生草本植物群落。温带草原乔木很少,以草本植物为主。代表动物有羚羊、黄羊和各种鼠类等。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稀树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热带季节性干旱地区。大量草本植物、有些散生矮小的小片阔叶丛林草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周期性的雨季和旱季**四、荒漠和苔原生态系统1.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desertecosystem):是地球上最为干旱的地区,其气候干燥,蒸发强烈。由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和半灌木占优势的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所组成的综合体。有石质、砾质和沙质之分。习惯上称石质、砾质的荒漠为戈壁(gobi),或戈壁沙漠(gobidesert);沙质荒漠为沙漠(sandydesert)。2.荒漠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环境严酷;荒漠生物群落极为稀少,植被丰富度极低;植物群落以超旱生小乔木和半木本植物为优势物种;生态系统生物物种极度贫乏,种群密度稀少,生态系统脆弱;*3.荒漠化及荒漠化防治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植被稀少或缺少,土地生产力有明显的衰退或丧失,呈现荒漠或类似荒漠景观的变化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占国土面积的8%。荒漠化的主要危害:对土地资源的损害;造成作物死亡;毁坏各种建设工程;损害水利、河道的正常效益;对通讯和输电线路的危害;引起沙尘暴。荒漠化防治对策:加强领导;重视保护濒临荒漠化的生产性款地;加强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苔原生态系统的特征冻原又称为苔原,分布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合集(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教学课件合集(共11章)非AI生成.pptx
- 《环境影响评价》第9讲 声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影响评价》第10讲 公众参与-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影响评价》第10讲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讲 总论-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就业指导》第一讲就业法律指导-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1章 绪论-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2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普通微生物学》第3章 真核生物的形态和构造-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5章 生态系统-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5章 植物种群 种间关系-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6章 全球变化-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7章 全球变化-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7章 种群生态学-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生态学》第8章 全球环境问题-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化学》第6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科学导论》第5课 固废-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 《环境生物学》第二篇 受损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课件(非AI生成).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