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下单篇教学设计).docx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下单篇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下单篇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感知文章整体内容,积累“念”、“但”、“空明”等实词。

2.多形式朗读,借助联想想象,感知月色之美。

3.结合背景资料,反复朗读,体会“闲人”心境,领会苏轼“纵人生坎坷却襟怀坦荡”的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名家荟萃,五色交辉,犹如一幅多姿绚丽的画卷《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则是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1101),因为反对变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探究作者传达了了怎样微妙的心境。

任务一:朗读课文,理夜游之事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给生字注音,标清停顿。

(1)本课生字

遂(suì)?寝(qǐn)荇(xìng)柏(bǎi)

(2)本课停顿: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

3.指名朗读课文。

4.找学生简介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5.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于是我高兴地起身走到户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6.课堂评价

出示练习题,学生抢答。

(1)古今异义

1、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4、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2)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3)一词多义

与??

①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4)、特殊句式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5)重点句子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7.活动: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

时间地点人事景

??

任务二:赏夜游之景

活动:小组合作,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用了什么手法,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境界?

预设: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为写月的传神之笔。

①比喻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妙境界。

②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二者结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助力老师写教案)

③动静结合。“积水空明”写出月光澄澈透明的静谧之美,“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雅趣。(帮助背课)

任务三:悟夜游之情

活动:

1.夜游期间,作者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文要“知人论世”。请联系材料,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材料一:

??苏轼21岁中进士,名动天下;25岁参加制举考试,成为“百年第一”。宋仁宗曾说:“我为子孙觅得两位宰相,就是苏氏兄弟。”

材料二:

元丰二年七月,“乌台诗案”发生,苏轼被捕入狱。十二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且“日以困匮”“地久荒……岁又大旱,垦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