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届广东省衡水高三语文上学期11月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024.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仙李白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和雄奇飘逸的风格,吸引着历代文人
雅士。千百年来,人们采用笺、注、疏、解、通等方式,校理文辞,疏解意旨,彰显其艺术神韵,
创造了诸多阐释李白诗歌的经典之作。明代画家沈周却另辟蹊径,以图像为载体,通过飘逸灵动
的线条、匠心独运的构图,将《蜀道难》中的巍峨山川、幽深林木具象化为一幅设色山水画——
《蜀道难图》。这幅图画承载着画家对李白诗歌的认识、对自我人生际遇的感怀、对中华文化的
理解等丰富内涵,是考察李白诗歌传播与接受状况的重要资料之一。
《蜀道难图》是画家根据诗歌绘制的图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诗歌的内容,但它并不是诗歌内
容的完全再现,这和诗、画两种艺术的不同特性有关。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抽象性,除了
符号理性意义之外,还积累了相关的文化记忆,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即使是描绘性的静态名词,
所包含的义项也不止一个,但在诗意画中,图像却只能表现出其中的某一个侧面,因为“图像的
不透明性,决定了它在使诗意绽开的同时也会屏蔽另外的部分”。图像作为表意符号,表现的是
静态的瞬间性,并且依靠视觉展现和接受,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具体可观的元素来表达画家
的个性。比较而言,诗歌除了有具象的“境”,还有抽象的“意”,语言符号可以表现动态的叙
述性,还可以超越视觉,通过描摹听觉、嗅觉和触觉意象等多重途径表达诗意。语言符号和图像
符号的不同特点,造成了诗意画对诗歌语象的再现有不同程度的游离。
(摘编自罗丹《沈周〈蜀道难图〉的诗意再现与游离》)
材料二:
李白的《蜀道难》与沈周的《蜀道难图》虽为不同艺术形式的视觉呈现,却都凝聚着作者对同一
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射,成为其艺术意旨“凝固”与“外化”的具象符号。然而,两者的载
体在本质上有所区别:诗歌以语言为媒介,其抽象、凝练的特性使其能够展现动态的叙述流程,
甚至超越视觉限制,深入揭示和表达情感意旨;而画作则依赖于视觉的直观呈现与接收,以线条、
色彩、构图等“可视”元素为载体,将主体情感意旨具象化于静态
瞬间之中。正是这种媒介的差异性,导致沈周在转换李白《蜀道难》语象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
程度的依附与游离。这不仅体现出原诗与衍生图像的内在关联,更在呈现、遮蔽、增殖等维度上,
展示了两种艺术形式间复杂微妙的“互文”关系。
在沈周的《蜀道难图》中,不难发现,诗歌中某些语象的特殊性,使得图像难以完全再现其精髓。
比如,《蜀道难》开篇即通过神话故事如“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极尽
渲染蜀山自古即险阻难越之能事。这些语象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节和动态性,具有观念上的流动
性,远非单一瞬间景象所能囊括。然而,图像作为静态的视觉艺术,难以表现具有连续时间性的
内容;这些神话故事的复杂情感与意境,在沈周予以图像呈现的过程中,难免被部分遮蔽。再者,
图像无法直接传达听觉、嗅觉等体验,这也是沈周面临的一大挑战。比如,诗歌中“悲鸟号古木”
“子规啼夜月”等听觉描绘,为全诗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色彩,然而,这些声音蕴含的情感在图像
中却难以精准表现,即便尝试描绘发声物象,也会因绘画的局限性而无法充分传达声音的悲戚之
感,这使得读者在观赏图像时,难以感受到诗歌中那种强烈的听觉冲击。这样一来,沈周在图绘
《蜀道难》时,面对诗歌中复杂多变、富含情感的语象,不可避免地会舍弃呈现相关内容,从而
使得图像与诗歌之间构成部分的“遮蔽”关系。
然而,在沈周的艺术创作中,他巧妙利用图像的构图审美与瞬间视觉性特征,不仅忠实于《蜀道
1
难》的文本精髓,更融入个人的独特理解,使得《蜀道难图》在视觉形象上实现了“增殖”。画
面中,骑驴旅人、道店歇息、童仆饲驴、驿馆楼阁等生动细节纷纷涌现,共同描绘了一个充满浓
郁生活气息的世界。沈周为何要如此“无中生有”地增加这些诗歌中原本未有的内容呢?从画卷
的整体观感来看,这些新增形象色彩对比鲜明,构图布局精巧多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
还凭借“寸马豆人”的细致描绘,巧妙衬托出蜀山的巍峨险峻。这种疏密相间、繁简有致的笔墨
运用,使得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