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汇总).pdf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精选7篇)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案1

教学目标

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我理解这项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另外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分析,本节课制定的技能方面的目标是:能

够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强调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2)参与讨论与交流,学会合作;

(3)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模块的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本章和第5

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第3章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大致的功

能,本章着重介绍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其中第一节主要说明细

胞膜是选择通过性膜,而这种功能与膜的结构有关,这样进入本章的第二节内容,

能进入膜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否相同,这正是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任何一

个生命系统都是开放的系统,都与外界有物质的交换,可见这节内容对学生理解

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意义。另外,本节内容又与本模块第五章的第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以及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2、教学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1

(2)图表数据的解读

确定的依据:该重点是由本节所学内容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本节课的内容

就是围绕物质进出细胞膜的几种方式展开的,因此应该将其确定为教学的重点。

另外根据《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

方法处理、解释数据”的观点,本节内容在对坐标图表分析上有较好的教学价值,

因此我将“图表数据的解读”也作为了本节课的一项重点内容。

3、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图表数据的解读

确定的依据:

难点(1)主动运输与其他两种运输方式相比,较为复杂,为逆浓度梯度、

消耗能量需要载体的跨膜运输,学生容易受“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浓度

差与它们运输速率的关系的定向思维影响,认为也是成正比关系,故为难点;另

外,“主动运输”是物质跨膜的主要方式,它涉及到能量和载体的利用。而影响

能量的供应则与《第五章-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氧、温度、ATP等因素有关,

载体则与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多样性有关。因此,主动运输是前后章节内容其中

一个综合知识点的基点之一,而学生自主的将蛋白质的多样性、能量的供应等知

识点迁入到此,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2)“解读图表”是学生第一次真正运用数学思维进行的“探究”,

切切实实地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科学习是需要理科性思维,生物学中的知识论点是

建立在严谨的实验数据基础上的。“解读图表”实现了学生对相邻学科知识的迁

移,这也是学生比较欠缺的能力。

说教学方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跨膜的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

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

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

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

提高。

2

2、教法设计: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

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德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

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标准》的这种的

理念,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并与讲授法、讨论法等方法相结合。

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通过列举实例,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

观结构认识的

文档评论(0)

186****30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