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0).doc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0).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5页共NUMPAGES7页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一、选择题

1.据《尚书》记载,西周的刑罚制度已很完备,墨、劓、剕、宫、大辟五刑的惩罚极其残酷;而《周礼》中明确规定贵族犯法一般能通过缴纳罚金免刑。由此可知当时()

A.礼乐制度并不完备

B.宗族治理建立起来

C.出现礼法并用思想

D.社会等级色彩明显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西周平民和贵族在法律的适用性方面的差异,这说明西周社会等级色彩明显,D项正确。西周时已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礼乐制度,且题干材料并不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排除A、C两项;西周的宗族治理与题干材料中的刑罚制度无关,排除B项。

2.《汉书·艺文志》评价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专任刑法”体现了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故选D项。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他们对中国古代立法有如下见地。

记述

出处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管子·七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有度》

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

《慎子·逸文》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

《韩非子·诡使》

据此,可推知先秦立法()

A.取向公平公正 B.强调因势制宜

C.追求礼法结合 D.重视社会和谐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法不阿贵”“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等信息,可知这几位思想家均主张立法追求公平公正,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重视时势对立法的影响,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礼”,故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先秦立法取向公平公正,而非重视社会和谐,故排除D项。

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指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兼并,互为因果。……于是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A.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

B.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君权之扩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可知加强君权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法家思想兴起的客观背景,故A项正确。

5.据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朝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麻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

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

B.条目繁杂,刑罚极其残酷

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

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秦朝以法律条文的形式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以指导人民进行农业生产,说明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选C项。

6.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东汉末年,在法律思想上出现了刑、礼比较的争论。曹操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主张“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反映了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法律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C.儒学哲学化倾向日趋明显

D.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

答案:D

解析:汉武帝以思想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的大一统,他“尊崇儒术”后形成了德主刑辅、先礼后刑的法律观念。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他不单纯强调刑为先或礼为先,而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礼法并用,这体现出礼法并施思想有所发展,D项正确。

7.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夏五月的诏令中说:“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这反映了 ()

A.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

B.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三纲五常”上升到天理高度

D.汉朝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所述的是法律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即法律儒家化的现象,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A项正确;B项并非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项属于理学内容,排除;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汉朝法律制度完善的过程,排除D项。

8.《唐律疏议》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

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C.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