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杜甫的悲悯人生.docx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杜甫的悲悯人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诗坛巨擘,其诗作风格迭变、意蕴绵长。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继承《诗经》、汉魏六朝以来的丰厚文学遗产,为诗歌开辟新世界,援诗以载史,且始终心怀百姓,为苍生立言。世人多慕李白之傲然,之于杜甫,却最能从其身上找到共鸣,鲁迅先生就曾赞誉其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家承儒风??致君尧舜

杜甫生于大唐盛世开元年间,正逢国家昌盛,家中亦“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是以自幼生活相对安逸,饱受家学之熏陶,学识渊博。他自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杜甫自幼才华横溢,勤学不辍,苦读万卷之书,以家中的奉儒守官传统为荣,忠君思想与民本思想已初现端倪。

李杜相遇?壮游四方

然而,青年杜甫赴洛阳应试,却遗憾落第。好在青春年少,国家繁荣,游历之风盛行,他便“壮游”四方,“裘马轻狂”度过几年时光。彼于泰山之巅,描绘其巍峨之姿,抒发勇攀绝顶、睥睨群伦之壮志。那时他意气风发,与“赐金还山”的酒中仙李白相遇,遂与之偕行,共游梁宋之地。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视李白为“偶像”,犹如凡尘仰望谪仙。见李白怀才不遇,杜甫对他由崇拜中生出几分同情与怜悯,相似的境遇也令杜甫感同身受,高吟“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欲以此劝解李白,重振其昔日豪情。

李白之于杜甫,犹理想之镜,映照出对其才华与自由的向往,也让杜甫以镜自观,深入内心,日臻成熟。相较于抒发自我,杜甫更倾向于推己及人的思索,正是此种心境,使得杜甫与李白并肩而立,却又别树一帜,筑起唐诗又一巍峨巅峰。

这时的杜甫,尚在追求诗和远方,然世事无常,未几,他就被残酷的境况拉回现实。

十年求官?洞察世间

天宝年间,杜甫重返长安寻求机会,参加了天宝六年的一场制举,却陷入“野无遗贤”的骗局,因权相李林甫嫉才如仇,致使群英尽黜。之后,杜甫的求仕之路无比艰难。从最初的满怀壮志到后来的悲愤交织,他的心境经历了巨大变化。从理想主义到现实主义,他将一己抱负与深挚之情倾注于文墨之间。这一转变不仅重塑了他的命运,亦深刻影响了其所作诗歌的主题与风格。

他在《贫交行》中,写权势下的世态炎凉、交道浅薄;在《丽人行》里,讽刺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更是通过《兵车行》,愤然诘问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揭露“开边”战败对民众造成的历历惨状。

兵车行(节选)唐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以客观的描述为起点,运用深沉厚重的笔触,于视听交织间,铺陈生离死别之景。推及万家之痛,两相映照,小中见大,汇聚为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宏大叙事。杜甫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时代预见性,察觉盛唐繁荣下的暗流涌动,其现实主义立身的“诗史”风格也在此时期初步奠定。

国破家亡?民胞物与

天宝十四年,杜甫终获官职,拜为河西尉。然而,他心怀崇高理想,渴望能如其祖父杜审言一般,成为文学侍从之臣,“彩笔干气象”。面对河西尉这一需“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的职位,他深感不愿,恐被迫做出违背初心之事,伤害百姓。于是,他毅然选择了任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杜甫回奉先省亲,甫入门,即闻满院哀泣之声,原来幼子已不幸夭逝饿毙。君王的昏庸、官员的腐败、百姓的困苦,使杜甫感慨万千,一腔悲愤,写就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此诗尽述其忧国忧民之深情、忠君念家之赤诚,兼怀才不遇、历经沧桑之无奈与感慨,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至今读之,仍令人触目惊心。

安史之乱爆发,杜甫安置好家人,便动身追随肃宗。然途中为乱军所阻,押至长安,历经艰险,方得脱身。他于长安内外,见烽火连天,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杜甫悲痛之余,挥毫而就五言律诗《春望》。此诗借春日之景,寓其忧国忧民之深情,深刻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至此,也为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奠定了感情深沉、沉郁顿挫以及关注社会现实的基础。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一望竟成永别,杜甫再也没能回到长安。他穿越两军对垒之境,至凤翔以谒肃宗,受命为左拾遗。后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沿途战乱频仍,生死未卜。

此番经历,以“三吏”“三别”记录了战乱中百姓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对亲情的眷恋,以及为国舍命的复杂情志。其诗篇汇聚了战乱时代百姓的共通情感,成为历史长河中千古不绝的回响,“诗史”笔法逐渐炉火纯青。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