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VIP

《说“木叶”》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说的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理论。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课前学习任务

1.知人论世,识作者,知背景。

2.理清结构,晓文体,明大意。

课上学习任务

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

木,冒也。冒地而生(破土而生),东方之行(根据五行之说东方属木),从草,下象

其根。

许慎《说文解字》

删繁就简,快速读懂文章,寻找观点句。

第一自然段: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颂的诗篇正是从

这里得到了启发。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第三自然段: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

或“落叶”的不同也在此。

第七自然段:“木叶”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

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

【学习任务一】情境问题:木树之辩

从《说“木叶”》一文,可以看出林庚先生与“历代的诗人们”一样,钟爱“木”这一

诗歌形象。学习这篇文章时,却有同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木”不够好,“树”要更好

些,他更倾向于钟爱“树”这一诗歌形象。对此,你支持谁的立场呢?

速读1-3段,在课文中,林庚先生多次提到“树叶”“木“落叶”“落木”这些形象,它

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蕴含着怎样的特点?

学习任务一:木树之辩的两个艺术特征:速读4-6段

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

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学习任务一:木树之辩木与树的暗示性固定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庭坚《清明》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

学习任务一:木树之辩

珍木郁苍苍。刘《公安诗》遥爱云木秀。王维《蓝山石门精舍》

阴阴夏木鸣黄鹂。王维《积雨朝川庄作》

乔木生夏凉。韦应物《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

群木昼阴静。韦应物《夏景园庐》

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为何以上“树”“木”与林庚的表述观点不符?

《说“木叶”》,是一篇文艺随笔,文艺随笔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

它讲究文采,笔调轻松,自由活泼,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可见,林庚先生的这篇文艺随笔,

实在是用自己熟知的论据,支撑自己想要言说的观点。

【学习任务二】聚焦核心,体悟深意

文中引用古诗文多达二十处。其中,屈原的《九歌》提到两次,并说“自从屈原歌唱

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同时,还提到杜甫“无边

落木萧萧下”,“落木”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而来。“天才的杜甫却宁肯省

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杜甫,宁可冒这危险,创造出那千古流

传形象鲜明的诗句……”足见屈原、杜甫对“木”这一形象也是满满的“真爱”。

请思考:1.屈原为什么对“木”这一形象,如此“真爱”呢?

这句诗出自《九歌·湘夫人》。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

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不见,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

失望,心中充满着悲苦与怨愁。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情感是比较悲伤的,

表达了离别与分隔,两人虽然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木”背后是悲伤,是愁怨。是“慕”而

不得。因为“木”跟“慕”是谐音字,“慕”是倾心仰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92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