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五篇范文] .pdfVIP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五篇范文] .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五篇范文]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

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观察力

:良好的观察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给

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察和思考的空间。具有审美直觉的问题情境是

开发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上,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准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复杂的问题需要设计观察程序。

:引导;观察;思考;挖掘

观察是探求的开始,观察是最基本的智力品质之一。良好的观察

力引导人们的猜测与创新:哥德巴赫猜想须有长

期观察,并且需要观察者有敏锐捕捉信息的能力。意大利了学家

伽利略,就是从观察教堂里铜吊灯的摇曳开始,经过实验研究,发现

了摆的定时定律。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从小热衷

于观察动,植物,坚持二十年记观察日记,写出《物种的起源》。他

自己曾说,“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

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以下谈谈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改变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的教学,给学生留下一个较大的观

察思考的空间

我们应该找一些机会和问题情境把权利还给学生。

比如:由函数图像显示的性质特点.。复习时,对知识体系的条理

性概括,综合题型的层次性铺垫……都是训练学生观察力的良好契机。

立体几何教学的核心是空间垂直意识的确立。

例如:矩形ABCD,AB=4,AD=3,沿对角线BD将ABCD反折,

使A点到A’处,A’在面BCD上的射影在CD上,在三棱锥A’—

BCD中,求A’C与面A’BD所成角。

这道题曾令相当多的同学无所措手。原因就在于不能观察到图形

的垂直联系。

后来,我给学生讲这道题时,围绕这个核心,把它铺垫成一系列

小题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四面体A’—BCD的四个面中,有多少个RtΔ?

2、在A’—BCD的四个面、六条棱中,有几对线面垂直?

3、写出所有的面面垂直。

4、求A’C与面A’BD所成的角。

有了前三问的铺垫,第四问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因为面A’BC⊥面A’BD,所以过C向面A’BD做垂线,垂足在

A’B上,角CA’B即为所求之线面角,sin∠CA’B=3/4。

二、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课堂上可以从以下三点去做:

1、不要交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当老师并不急于把答案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将有了更多的机会

去观察、思考与感受。

三角函数图像的对称性、杨辉三角的特征、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

置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结论。

若有错误,可以通过老师的提醒与补充完善它。

2、明确指向。

过去有这样的教训:老师讲三角函数图像对称性时,画出了正弦

函数的图像让同学们观察,然后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恍然,不知应如何应答。

这样的观察就是缺乏明确的指向。

他不知要从中看出点儿什么,已熟悉的是一目了然,不熟悉的仍

看不出来。

明确的指向引导了学生的目的:①y=sinx是奇函数,(0,0)当

然是对称中心,还有其他的对称中心吗?②图像有对称轴吗?如何表

示,与其他概念点有什么关系?

这样可以准确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复杂的情境需要设计观察的程序。

当数学问题情境头绪纷乱,数学形象不鲜明或与概念方法理论联

系较曲折隐蔽时,学生容易对此类问题产生畏惧。

比如,关于抛物线的定义,教材上是这样叙述的:“平面内与一

定点F和一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教学中教师

可引导学生思考: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无特殊要求,教师可给出如

下一道题目让学生思考:动点F与定点(-3,1)和定直线L:2x+y+5=0的

距离相等,则点F的轨迹是()(A)抛物线(B)双曲线(C)椭圆

(D)直线.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当点F在直线L上时,其

轨迹是过点F且与L垂直的一条直线,而非抛物线。由此教师可引导

学生对抛物

文档评论(0)

158****51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