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同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5无言之美同步学案新人教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5《无言之美》同步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其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相识和看法。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激发学生对“无言之美”的思索。

【学习难点】

学习并驾驭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证明观点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阅读导航

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打算。

二、初读课文

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以自己深湛的探讨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2.检查字词

(1)订正字音

意蕴 缥缈

附丽 铢两悉称

惟妙惟肖 寂寥

渊穆 信手拈来

臭eq\b\lc\{\rc\(\a\vs4\al\co1(??臭名昭著,??无色无臭))

(2)词语释义

附丽:

铢两悉称:

尽致:

惟妙惟肖:

信手拈来:

(3)词语辨析

“瞬息万变”和“变化莫测”两个词都有的意思。“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许多改变,形容改变许多很快。“变化莫测”指事物变多端,难以揣测,没有规律可循。

四、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索下列问题。

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五、质疑问难

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详细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点拨要点

四、自主预习

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美学

2.检查字词

(1)订正字音

意蕴(yùn) 缥缈(piāomiǎo)

附丽(fù) 铢两悉称(zhūchèn)

惟妙惟肖(xiào) 寂寥(liáo)

渊穆(mù) 信手拈来(niān)

臭eq\b\lc\{\rc\(\a\vs4\al\co1(?chòu?臭名昭著,?xiù?无色无臭))

(2)词语释义

附丽:附着,依附。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方微小之处。悉,都。称,相当。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仿照得特别好,特别逼真。

信手拈来:顺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3)词语辨析

“瞬息万变”和“变化莫测”两个词都有改变较快、较多的意思。“瞬息万变”指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许多改变,形容改变许多很快。“变化莫测”指事物变多端,难以揣测,没有规律可循。

五、整体感知

1.第一部分(1~3):用孔子“无言”的事例引出对“言”与“意”的特点及其关系的分析理解。

其次部分(4~13):先反对“和自然逼真”的观点,然后分别列举绘画、文学、音乐和雕塑的实例,证明“言不必完全达意”和“无言之美”。

2.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20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