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诫子书(学生版)-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课(统编版).pdfVIP

第16课 诫子书(学生版)-2024年新七年级语文暑假预习课(统编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暑假预习课第16课诫子书(学生版)

1.了解作者作品;掌握重点实词,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结合作者经历,理解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重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良好品质。(难点)

一、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

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樊市襄阳

区),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

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

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今

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

葛亮集》。

2.故事背景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

亮一生效忠刘氏父子,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社稷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

子,于是写下这篇《诫子书》,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

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诫子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这一年2月诸葛亮第五

次出师北伐,8月病逝于北伐征程中的五丈原。北伐前,他放心不下

朝廷,写下了呕心沥血的《出师表》;北伐中,54岁重病的他放心

不下儿子,写下言辞谆谆的《诫子书》。

第1页共10页.

3.文题解读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

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文体知识

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它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

可以抒情,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在历史的

发展中,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技巧点拨

理解文言词语的方法

(1)能联系以前所学,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能联系成语,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3)能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4)能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

诸葛亮54年的一生,因此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27年。前27年,是他博览群书、修身

养性、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而后27年,则是他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我们也可以说,前27年是他的“淡泊”“宁静”阶段,而后27年则是

他的“明志”“致远”阶段。

四、写作特点

①观点鲜明,层次清晰。

本文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观点,分析了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等

方面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再如,从“静”的重要性上看,因为节俭方能清心寡欲,

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心内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

第2页共10页.

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文章层次十分清晰。

②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件,劝诫

儿子惜时并有所作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

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③感情真挚。

本文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

殷期望,又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

五、课文内容解读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强调

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将立志、学习

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六、结构图解

七、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险躁则不能治性。“治”通“冶”,修治,修养。

(二)古今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87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