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3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3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商人直到春秋晚期还只是封建领主的家臣,而市场、商品和货币还都不普遍;商品以贵族的奢侈品为主,以物物交换为基本形式。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商业的需求很少B.贵族们生活的自足

C.自然经济的影响 D.商品经济还未出现

答案C

2.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

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

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

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

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答案A

解析无论是麦、棉、皮、毛、木材、旱烟还是丝、绸、茶、米都是农副产品,这些产品随着商人的足迹而在全国范围内流通,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晋商的经济地位,故排除B项;区域位置只能影响而不是决定商业贸易的发展,故排除C项;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长途贩运贸易的地位,故排除D项。

3.唐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可直接用于研究唐朝的()

A.重农抑商政策 B.三省六部制

C.丝绸之路 D.边疆治理措施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白练”指的是丝织品,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白练”“安西”可以判断指的是唐朝的丝绸之路,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涉及唐朝边疆治理的措施,故D项错误。

4.据《史记》记载,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

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中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如果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可知西汉前期商业资本比较活跃,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统治者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前期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普遍,与长途贩运现象无关,排除D项。

5.秦汉时期,商品买卖双方若有争讼时,市场管理者“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这表明秦汉时期()

A.国家对商业采取宽松的管理政策

B.商人守法经营,政治地位不断提高

C.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

D.商品交易管理混乱,商人冲突不断

答案C

解析秦汉时期国家对商业管理严格,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商人政治地位较低,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以券书(契券)从事,毋(没有)券书,勿听”,可知秦汉时期政府要求商业买卖诉讼要依契约办事,反映出政府注重通过契约规范市场行为,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的主旨不是商人的冲突矛盾,而在于政府对市场的管理,故D项错误。

6.宋朝政府经济管理经历了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主要表现在治理者与被治理者之间出现平等自愿、共利双赢的关系,以及市场性政策工具特有的公开、公平竞争和订立契约。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宋朝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城市坊市分区制度的瓦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A项;宋朝时没有废除重农抑商政策,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经济重心的南移,故排除C项。

7.16—18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A.亚洲经济地位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可知当时各大洲有了分工,彼此之间联系加强,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选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合作,而不是强调亚洲的经济地位,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东欧和西欧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各大洲之间的分工与联系,并未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D项。

8.下面为一位学者所绘英国自由贸易的逻辑体系图。该图强调,英国的自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