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后习题 第3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

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答案D

解析由《禹刑》《汤刑》《九刑》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这说明先秦时期中国已经注重通过法律来规范国家管理,故D项正确;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法律体系走向完备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礼法结合,故C项错误。

2.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汉朝出现了律令儒学化的趋势

B.“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C.汉朝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D.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以儒家经义作为重要的判案依据,这表明当时法律与儒学相结合,出现了律令儒家化的趋势,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反映将“六经”作为判案的依据,并未体现“六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故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人文色彩,故排除C项。封建社会是人治的时代,律法制定的前提是适应统治者的需求,“依法治国”的表述显然超出了时代的局限,故排除D项。

3.“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它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统治阶级用以调整民事法律关系并用作刑事法律判罪定刑的一个标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B.中国古代统治者主张以法入礼

C.中国古代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点

D.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定法律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等级表明亲属范围和亲属关系亲疏远近的制度”,可知服制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服制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中国古代律令呈现儒家化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的治国方式,排除A项;中国古代统治者以礼入法,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排除。

4.唐朝制定的法律条文“比隋代旧律,减大辟者九十二条”,其余变重为轻的还有很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大不敬、不孝、内乱等定位十恶,“特标篇首”。这体现出唐律 ()

A.保证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儒家伦理

C.突显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D.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B

解析唐朝的法律虽然比隋朝减少了很多,也减轻了刑罚,但是却把“谋反、谋大逆”这种威胁专制统治和“大不敬、不孝”这种违背伦理的相关条文放在唐律所有条文的首篇,这表明唐律的基本精神是维护专制统治和儒家伦理,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外儒内法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故排除。

5.《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来京。”此规定()

A.使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完备了中央监察体系

C.改善了地方行政体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民拿官制度”是针对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而实行的,《明律》中的这一规定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行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题干材料虽体现了对官员的监察作用,但“民拿官制度”并不能说明监察体系的完备,排除B项。

6.有史学家指出,儒家是出于司徒之官的,司徒是主教之官,所以儒家也最重教化。儒家之言教化,养必先于教,认为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

A.产生于古代的某种官职

B.提倡教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C.认为礼义教化最为重要

D.倡导物质享受,忽略道德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儒家也最重教化”说明儒家思想重视教化,题干材料“如果生活问题没有解决,教化两字,简直是无从谈起的”表明儒家思想提倡教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故B项正确。

7.下表是汉朝统治者的一些举措。这表明当时()

年份

人物

举措

公元前205年

汉高祖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

公元前168年

汉文帝

“遣谒者劳赐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