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研究领域: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有限理性下的均衡分析范式:
随机最优反应均衡*
那艺1贺京同2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
2005年7月23日
本文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2JA790034)、南开大学文科创新基金研究项目(NKC04012)的基金支持。
1那艺,男,1979年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生。
2贺京同,男,1961年生,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有限理性下的均衡分析范式:
随机最优反应均衡
内容提要:博弈论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博弈中的均衡问题。纳什均衡作为传统博弈论的核心概念,所基于的理性假定过于严格,因此是一个十分脆弱的均衡,在实际中极易遭到违背。随机最优反应均衡是行为博弈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通过修正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而发展起来的基于有限理性的均衡范式,是对经济学均衡分析思想的发展。本文系统描述了随机最优反应均衡的分析框架,以及它更为精确的预测功能。为了展示该均衡比传统均衡更优越的分析能力,本文根据该均衡的基本思想重新研究了寡头竞争市场,并对现实中为何存在追求产量而不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以及行业中为何可能产生垄断做出了新的解释。本文最后指出,未来的经济学分析将越来越多地置于“有限理性均衡”框架之下。
关键词:随机最优反应均衡;行为博弈论;有限理性;学习
一、引言
经济学所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对均衡的分析,即通过证明和寻找均衡来对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这种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在18世纪的欧洲,由牛顿所奠定的经典力学体系日趋完善,该体系中对物理状态的均衡分析给斯密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促使他试图在经济学中也发展出一套均衡分析方法。在经典力学体系中,导致均衡产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重力”的存在。相似地,斯密认为,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也应建立在一个基本因素之上,他称之为人类的“自利”。斯密相信,正是由于这种“自利”,使得经济秩序服从一种内在的逻辑,从而使人们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去达到某种确定的目标状态,这就是所谓的均衡。其后,约翰·穆勒通过对斯密的思想进行形式化处理,正式地提出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说。而在边际革命之后,这种假说被更为抽象化与极端化,即假定经济人能根据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而做出近乎正确的判断,并经过精密计算和仔细权衡,来使自己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在这个假说基础上,演绎出了整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体系,而该假说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理论基石。
上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博弈论为经济学分析提供了一套更为严谨的逻辑方法。该理论不但继承了对行为人的理性假定,即认为每个决策个体都能经过精密计算和仔细权衡来最大化其效用;而且还继承了经济学的均衡分析传统,即认为找到了均衡也就意味着预测出了参与者在博弈中的策略选择。因此博弈论中绝大多数的理论都是研究博弈中的均衡问题,并且在理性的假定前提下,运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演绎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的出现使得博弈论中对均衡的讨论比传统经济学更进了一步。在传统经济学中,行为人的决策就是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其效用,他的效用函数只依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其他人的选择。而博弈论所研究的则是决策个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即个人的选择要受到其他人选择的影响,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因此说,纳什均衡比传统经济学的均衡概念包含了更多信息。纳什均衡的意义在于说明,在有限博弈中,存在一种可以自我强化的均衡点,在该点上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都是对其他参与者策略选择的最优反应,或者说是对其他所有参与者策略选择组合的最优反应,并且任何参与者都没有偏离该点的动机(Nash,1950)。
然而所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参与者是否真地会在博弈中选择纳什均衡?对这个问题的传统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纳什均衡被认为是在博弈的规则、参与者的理性及其支付函数都是共同知识的前提下,由参与者的分析和自省而得出的结果。然而随着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手段日趋成熟,人们在实施了大量的实验后却发现,参与者在博弈中的实际选择总是偏离纳什均衡,并且这种偏离是系统性
的(Crawford,1997)。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图1。该图显示了在若干次实验中,由纳什均衡所推断的各策略选择概率(横轴)与每次实验中实际选择各策略的相对频率(纵轴)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发现,在实际选择与纳什均衡之间有显著的偏离,并且还存在这样一个轻微的趋势,即纳什均衡中本应以较低概率被选择的策略却被选择得更多(或是说,那些永不应该被选择的策略实际上有5%的机会被选择),而本应以较高概率被选择的策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选择。
纳什均衡推测图1由纳什均衡所推断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