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人教2024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 大单元教学设计(新教材).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课程标准

2022新课标

课题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

课时

共20课时

一、本单元内容体系分析

本单元为第二单元,主题为“多种多样的生物”,本单元共分四章,分别是: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第二章“动物的类群”、第三章“微生物”、第四章“生物分类的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具有以下特点。

1.先介绍生物的基本类群,再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特征,在学生没有学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之前,如先学习分类的方法,学生会没有抓手,教师也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

2.依据课标的内容要求有详有略地介绍生物的不同类群。

在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中,将“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放在一起介绍,而将“种子植物”单独列为一节,主要原因如下: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有一定的距离,略讲较为适宜;种子植物比较常见,容易观察,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较为紧密,适合稍详细介绍。

关于动物的类群,课标的要求是“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如线虫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蝗虫、蜜蜂)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可见课标对脊椎动物的要求明显要高于无脊椎动物。因此,教材将几种无脊椎动物放

在一节中进行介绍,脊椎动物尽管也用一节,但分为“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三小节,介绍得更为详细。教材的处理也与这些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相关。

3.按照进化的大致顺序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类群。

在介绍植物的类群时,按照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的顺序进行介绍,主要阐述了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活环境,渗透了“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到种子植物,逐渐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植物繁殖过程逐渐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的进化观;在介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类群时,也大致体现了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顺序。

4.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古往今来,人们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与植物、动物、微生物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也获得了智彗和精神的激励。本单元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在正文中引用古诗词和谚语,让学生感受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例如,在介绍种子枯物时,引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的种子;在介绍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时,引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等,说明人类从捕鱼中获得的智慧。二是在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的相关章节后设置“生物学与文学”栏目,即“寄予植物的情怀”和“借动物以言志”。三是在“练习与应用”中渗透。例如,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制醋和制作泡菜等创设情境。

二、本单元教材中的亮点分析

一、构建以单元主题为学习框架,以大概念统领的教材内容体系

本单元主题为“多种多样的生物”,对应课程标准的主题(二)“生物的多样性”。本单元落实的大概念(一级)为“概念2生物可分为不同的类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单元的四个章基本对应大概念下的重要概念(二级);每章又分若干节,每节对应相关基本概念(三级)。

二、以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1.建构概念体系,形成生命观念,在建构概念中发展科学思维:形成大概念(一级)、重要概念(二级)、基本概念(三级)的概念体系,依托大单元教学,构建概念,形成生命观念,发展科学思维。

2.改进探究活动设计,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安排“实验·探究: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探究:观察酵母菌和霉菌”、“课外实践:调查当地食用菌的种类及生产情况”、“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等活动。

3.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态度责任意识:选用能够生动描述生物现象、生物生活的中国古诗词;

精选与生物学有关的谚语、俗语进教材;在教材的相关位置设置“古话今议”、“生物学与文学”等栏目;教材更多地讲述我国近现代生物学家科技报国、创新奉献的事迹和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学

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基本概念

章节分布

2.2.2从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到种子植物,逐渐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植物繁殖过程逐渐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第一章藻类与植物的类群

2.2.3无脊椎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如线虫动物(蛔虫)、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蝗虫、蜜蜂)等

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

2.2.4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具有适应其生活方式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第二节

文档评论(0)

阿弥陀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