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6卷第1期2025年1月
JournalofXinjiang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Vol.46No.1Jan.2025
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新质生产力生成路径
王 珏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摘 要:随着人类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正在与人工智能形成“互嵌”。
基于高深知识生产、技术元素整合以及产业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层面催生智能生产力,在
劳动资料层面提供高效数字化的劳动工具,在劳动对象层面促发以产业生态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体系。以人工智
能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形成政产学研一体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二是建立协同
开放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生态;三是培育协调互嵌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四是构建规范高效的人工智能治理制度
生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智能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45(2025)01-0098-10
DOI:10.14100/j.cnki.65-1039/g4001
新质生产力是在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形势(ArtificialIntelligence,AI)一词,成为人工智能
①
下形成的新概念,突破了传统生产力在劳动者、劳学科诞生的标志,人工智能至今已拥有近70年
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维度上的局限,将新技术、的发展历史。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基本与世界同
新形态引入生产力体系,是劳动者在整合科技创新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5-2005年):
资源基础上与自然的交换过程,要求构建新型生产1955年,我国启动第一批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力与生产关系系统。飞速发展并快速迭代的人工智标志着中国进入人工智能起步阶段。此后的50年
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同时,又推动科技向前发间,从1978年清华大学率先成立计算机科学系,
展。人工智能作为先进科技生产力和新型要素,是到1983年我国在图像处理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质生产力关键核心(科技创新)的重要构成,其再到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
催生的兼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征的新产员会在卫星图像处理方面取得自主研发成果,有效
业,是新质生产力核心支柱(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研
重要支撑。因此,人工智能必然“内嵌”于新质生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成立了中国人工智能
产力,进一步形塑新质生产力的结构和生产关系学会。第二阶段(2006-2016年):2006年,我国
体系。在模式识别和声音识别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
展,标志着中国进入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第三阶段
一、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互嵌(2017年至今):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
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人工智能自2017年开始进入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阶段。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
收稿日期:2024-04-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黄河流域制造业双重价值链高质量嵌入研究”(20BJY09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珏,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①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utonomousrobotsandagents,ICARA2009,Wellington:DBLP,2009:385-3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