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案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关于激励理论案例的分析报告①②

1、案例简介

蒋云飞,是一位有着高学历、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营销人才。在一家企业的人才招聘

活动中,,通过层层筛选进入了该企业行政管理层。经过了一段企业环境、工作条件等摸索

时间,形成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对企业的产品以及该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现状了如指掌,同

时对整个行业未来发展走向和预测也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但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敏捷

细致的能力潜质并没有在日常的工作中很好的发挥出来,在他所主持的工作也是只是为了应

付上一级领导交给的任务,经过仔细的摸底和了解,才知道当初企业在招聘他进来时,许下

了很多的承诺,但当他本人经过一定努力完成了企业交给他的硬性指标之后,兑现承诺时由

于企业当时的能力条件和现状根本无法完全做到,因此不是大打折扣就是延后拖着不办,大

大打击了他个人的积极性。要不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单位的原因,恐怕他本人早已经

离开了这家企业。

2、案例分析

2.1现象

该企业在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上存在明显的信用危机。一方面对企业整体销售管理体系中的相

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另一方面对企业管理经营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具体

2.2问题

在企业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有相当一些学历较高、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人才,通过层

层筛选选好不容易进入了企业之后,却没有表现应有的能力。对此企业深感,明明是经过

千挑万选的优秀人才,但为什么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所有?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

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的确定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

2.3原因

在人才的招聘、录取和使用上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相挂接,就会直接导致了人才的

使用不当和浪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对企业现阶段营销人力资源的全面需求分析不足

大多数企业都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招徕一批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员工,结果又没有

相应的岗位给他们发挥能力,最后消极怠工,企业和员工都不满意。例如上例,产生该员工

水平过高的后果:工作麻痹大意、高劳动力成本——生产率下降;待遇低、没有施展才能及

成长机会——满意度下降。

2.对企业管理经营型人才的需求分析不具体

由于企业目前可提供的资源有限,人力资源管理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运作模式,因而对管

理经营型人才(特别是营销人员)的需求分析,往往显得笼统而不具体,对人员的安排与调

配主要由企业领导的喜好与意愿而决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与分析来作为依据。

①完稿日期2006年12月12日

②本文由个人完成,选取编写案例,并通过个人就有关资料的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撰写的案例

分析报告

2.4所用理论

双因素理论(two-factortheory)[有时也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theory)]由心理

学家弗雷德里克#8226;赫茨泊格提出。他相信,个人与其工作的关系是一种基本关系,而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任务的成功与否。赫茨泊格调查了这样一个问

题:

“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他让人们详细描述自己感到工作中特别好和特别差的情境,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档,并制成图。

根据赫茨泊格的观点,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

文档评论(0)

199****2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