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pptx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相续问世,它们组成强有力的“四联”治疗方案,使控制结核病流行成为可能。1944年发明的链霉素(SM)是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细胞外的结核菌有快速杀灭作用,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是WHO;建议的标准短程治疗结核病方案中的适用药物。给药途径和剂量为:治疗强化期成人每日肌内注射0.75g,巩固期采用间歇疗法,每周2~3次,每次肌内注射1g。

问题:

1.应用链霉素治疗结核病时能否用口服给药方式?

2.链霉素能否静脉推注?;分析:

1.应用链霉素治疗结核病时不能用口服给药方式,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极性和解离度均较大,经口服后不易吸收,可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对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密螺旋体等致病微生物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作为专门治疗肠道疾病的药物,而注射后可很快被吸收循环到全身治疗结核病。

;分析:

2.链霉素不能静脉推注,最大使用剂量与最小中度剂量接近,容易引起血药浓度过高,产生神经肌肉阻滞和呼吸抑制作用。;影响注射给药吸收的因素;影响注射(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按摩、运动、热敷会加快吸收;影响注射(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的理化性质;影响注射(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的理化性质;影响注射(肌内、皮下注射)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溶液型注射剂;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注射给药的途径与吸收过程;注射给药的途径有哪些?

注射给药有吸收过程吗?;注射部位的进针图解;静脉注射

直接进入血液,无吸收过程,有肺首过效应

肌内注射

有吸收过程

主要注射部位是臀大肌、

三角肌以及大腿外侧肌

;肌肉注射药物的吸收过程;结缔组织;皮内注射真皮层内;在离体透皮试验中,将皮肤角质层剥除后,亲水性药物5-氟尿嘧啶的渗透性增加了约40倍,水溶性药物阿糖胞苷的渗透性增加了1300倍,而脂溶性药物正戊醇也增加了23倍。

问题:

为什么在离体透皮试验中,将皮肤角质层???除后,药物的渗透性增加了许多倍?;分析:

因为人体的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表皮由外向内又分为角质层和活性表皮层。角质层位于皮肤的最外层,由扁平状的角质层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脂质构成,是透皮扩散的主要屏障。药物透过角质层的扩散方式主要是细胞间隙扩散。因此,必须是油水分配系数大的药物才容易透过角质层。当角质层被剥离以后,透皮的主要障碍没有了,所以药物的渗透性大大增加。;皮肤给药的类型与吸收过程;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敷面膜,贴膏药,那么皮肤给药的方式到底有效吗?;局部治疗作用:皮炎、银屑病;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适合

如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等

;避免肝首过;皮肤的结构;药物的经皮转运方式全身作用;药物经皮扩散的途径;生理因素;生理因素;脂溶性:

油/水分配系数大,易透过角质层;太大,难透过活性表皮层和真皮层

分子型药物易透角质层

分子量>600D药物难透过角质层

熔点:低易透过角质层;剂型因素-给药系统;案例:

患者,男,60岁,医院诊断其患有心肌梗死,医生嘱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备用。一日李某半夜突觉心前区疼痛难忍,忙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几分钟后症状缓解。

问题:

1.硝酸甘油片为什么要舌下给药?药物是通过什么途径吸收的?

2.什么样的药物适宜舌下给药?;分析:

1.硝酸甘油片舌下给药,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能快速缓解心绞痛急症。药物是通过舌下粘膜吸收。

2.因为舌下给药易受唾液的冲洗作用影响,保留时间短,仅几分钟,所以溶出快、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适宜舌下给药。;口腔黏膜给药

可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口腔的结构与生理;口腔黏膜的渗透屏障;生理因素;剂型因素;剂型因素;剂型因素;案例:

黄体酮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为口服的5~10倍,胰岛素鼻腔给药可达到肌内注射治疗作用的50%。

问题:

1.为什么黄体酮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比口服药高?

2.为什么胰岛素鼻腔给药的治疗作用可达到肌内注射的50%?;分析:

1.黄体酮口服在胃肠道迅速破坏,吸收入肝脏代谢失活,首过效应非常显著,鼻腔给药吸收后不经肝脏,避免了胃肠道和肝脏的首过效应,且黄体酮脂溶性大,易通过鼻粘膜吸收,所以生物利用度比口服高。

2.胰岛素经鼻腔给药后,受到鼻腔内蛋白水解酶的代谢,鼻腔粘液的阻碍,吸收量低于经肌内注射吸收,生物利用度只能达到一半。;案例:

患者,女,58岁,患腰背痛一年半,曾长期服用解热镇痛抗炎药,无明显效果。超声定量骨密度测定仪检测跟股骨密度(BMD),T-2.5,肝肾功能均正常。排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转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