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 “陶渊明姚鼐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的突围”教考衔接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高考模拟作文 “陶渊明姚鼐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的突围”教考衔接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作文“陶渊明姚鼐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的突围”教考衔接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归心灵之所,赏人间之美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姚鼐登泰山之巅,获治愈之良方。中国文人总能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的突围,你对此有何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审题分析

作文题目用了教材中陶渊明和姚鼐的例子,得出“中国文人总能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的突围”结论。要求围绕“自然”和“精神突围”关键词写一篇作文。

苏轼在《赤壁赋》中是借山水写自己,将深沉的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情感的表达酣畅淋漓,在矛盾中走向理性旷达。

姚鼐的《登泰山记》则是以自己写山水,作者的情感及对人生的感悟包含在字里行间,姚鼐在激荡中走向淡定自足。

两位作者都在经历人生大转折时,在山水中寄托了复杂而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审题常见问题

①断章取义,因小失大。只讲“山水自然”不讲“精神突破”

②只见现象,不见实质。只呈现山水自然风光,没有揭示文人选择的背后的原因。

③忽视要求,抛却材料。谈“风景”“战胜挫折”“乐观旷达”等。

参考立意

1.山水自然中寄寓了文人的理想情怀

2.在自然中,文人实现精神突破,完成自我救赎

题目参考

1.《于自然中聆听在对话中感悟》

2.《悟自然之智破精神之墙》

3.《与自然对话获精神突围》

4.《归田园以自愈登山巅以突围》

结构参考

《寄情于自然获精神突围》

问句过渡:

1.慎思之,为何中国人能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突围?

2.审问之,如何能在对话自然中获得精神突围?

《于自然中悟真理于天地中见自我》

分论点:

1.于停滞中出走,汲自然之旷达

2.在纷繁中回归,获精神之愉悦

3.然而,与自然对话,并不意味着逃避一切现实问题隐居避世,而是换个环境思考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选择。

《于自然中突围葆精神之长青》

分论点:

1.于自然相识,寻精神之安逸,坐看云起时

2.与自然对话,求精神之独立,江海寄余生

3.然而,如何寻求精神突围?虽并非易事,却有迹可求。

与自然为友,探精神之突围,平芜尽处是春山

佳作展示

山水突围,物情相长

东晋名士陶渊明尝“五出五进”,在出仕与归隐的岔路口徘徊不前,终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中突围,摒弃汶汶之世俗,得一自然心矣。助陶元亮突围的终南山之属也因陶潜气度不凡的一句“悠然见南山”得其独特意趣。故道是,突围山水之间,山水外物与人之胸襟相辅相成,互得长矣。

自五柳先生之后,中国历代文人都尝于失意之时入山水之间,一吐胸中郁气,在自然山水间涤荡灵魂,重塑文化人格。有若唐代王摩诘“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有若宋代欧阳永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若清代姚鼐“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他们抛却迷茫的庸碌,获治愈之良方,再书人生之华章。

后世观其事,故常有问曰:“为何文人们总是钟情山水而非声色犬马之流?”这是因为多情的文人们,在山水之间方能逃开那名为功名利禄的枷锁,逃开压在睡梦之上的千钧欲望。在纯粹的山水之间,他们所见的是山,是水,更是自身胸襟中个人气韵的外化。

正如李白“举头邀明月”,饮罢,“对影成三人”。这月,在这几分醉意的驱使下,化作一席白衣与之共酌的太白君。这山水,使他们看见了自己,挖掘生命的力量,使精神与肉体达成了最佳稳态,竖立起独特的人格。

除却李白这般自恰于青崖之间,中国文人常是于政坛上失意,被贬谪至五湖四海,而后在其地山水,见自我,见苍生,终竭尽一番力建起自我,造福苍生。遥想柳河东谪居永州之时,作下赫赫有名的永州八记,重塑起名为柳宗元的人格,脱胎换骨。他将自己献于山水,而山水回馈他以博爱的心,让他看见永州百姓的真实生活。

又忆及苏子瞻突围于黄州,一篇《赤壁赋》写尽他对人世的思考。时为团练副使的他,曾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其所爱的“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共度余生。可那江上的风又将他吹进黄州人民的怀抱,他又走近了黄州人民,谈笑往来间,白丁无绝时。山水,在这群失意文人的笔下,获得了生命,至今仍是中国文坛中极具生命力的文化符号。山水作解了他们的失意,打开了他们的胸襟,令世传有“醉山水之客,最见民生”佳话。

忆罢古时风骚客,却见今人困囹圄。置身于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我们的生活节奏不可避免地加快,静坐山水,对话自我几乎成了天方夜谭。这是时代的必然,因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山水可以是草叶,是雨珠,是明月,在这些所谓的山水平替中汲取力量,突破迷茫的迷障,一点一点的找回自己,突出重围,抛却内耗,热爱生活,热爱自己。

在汲取生命力量的同时,山水也将灵魂复苏。它们发出声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