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无答案).pdfVIP

2024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三模考试历史试题(五四学制)(无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质量调研

历史学科2024.5

考生注意:

1.考试形式为开卷,共10题,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生产工具与社会演进(9分)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某校历史小组尝试以“生产工具与社会演进”为主题进行布

展。

A.奥托制造的煤气内燃机B.曲辕犁

C.青藏高原上的通信基站D.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E.互联网F.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1.小组成员设计了如下展区,请帮助他们将上述查找到的材料置于相应展区。(填涂字母,4分)

①农耕时代的工具展区②工业时代的工具展区③信息时代的工具展区

展品:()、F展品:()()展品:C、()

2.仿照示例,在第②或第③展区中任选一件展品,为其写一份简介。(2分)

示例:展品F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有利于深耕细作,推动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3.依据材料,概括生产工具的进步对社会演进的主要作用,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3分)

二、沪上《繁花》与中国变迁(9分)

《繁花》是一部以沪语(上海方言)为叙述特色、深度描绘上海城市风貌与市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去年年

底,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并引发观众热议。

4.《繁花》中的和平饭店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地标建筑,其历史可追溯到1854年英国人建立的“中央饭店”

(也称“帝国饭店”),1956年改称“和平饭店”。饭店名称的变化,反映了我国从______到______的重大历史

变迁。(2分)

5.《繁花》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上海的风貌,其历史背景较为写实。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是

否正确。(正确的填涂“T”,错误的填涂“F”,4分)

(1)《繁花》中商场股份制改革等情景,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2)《繁花》中出现“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建设进度,反映了上海作为经济特区的开放历程。()

1

(3)《繁花》中繁华的“黄河路”、人们对新式服装的追捧等场景,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

(4)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记录与见证。《繁花》以沪语叙述为特色,有助于生动再现上海的历史风貌。()

6.电视剧《繁花》播出后,引发全国观众热议。以下为网络上一些热门文章的名称:

①从《繁花》看中国外贸②从《繁花》看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③从《繁花》看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④从《繁花》看上海:长江经济带上的璀璨明珠

依据上述所有内容,结合所学,简述《繁花》中呈现的上海城市风貌的变化与国家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

(3分)

三、时人信件中的救世方案(12分)

信件往往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人物的心声,透过文字可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材料一: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远赴欧洲留学考察,探寻救国道路,期间致信给表兄:“俄之成功,

在能以暴动施其‘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而收一洗旧弊之效。”初步确立了“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

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的思想认识。

——《周恩来书信选集》

材料二:1939

文档评论(0)

195****7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