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摘要: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不仅是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校地双方在劳动教育理念上未达成共识,在劳动教育资源上未充分共享,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未共同参与,在劳动教育评价上未有效联动,已成为制约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的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協同育人机制建设,亟须建立校地劳动教育理念共识机制,搭建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教育过程共参机制,创新教育评价联动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针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协同育人格局”[1]。高校劳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其落深、落细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配合,同时劳动教育的实践性也决定了劳动教育必须要依托社会资源走协同育人的道路。然而,当前由于高校劳动教育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校地协同育人方面有许多问题等待梳理,亟须站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高度来思考高校劳动教育的出路。
一、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
机制的重要意义
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是高校秉持更开放的教育视野,协同更多元的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双重任务去破解劳动教育难题,这不仅是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的客观需要,更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的客观需要
劳动教育的强势回归赋予了高校人才培养新的使命。通过梳理文件可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涵养劳动精神、提升劳动技能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大目的[2]。《意见》提出高校“应结合学科和专业积极开展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1]。纵观当前高校劳动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均不足以支撑以上教育内容,也难以落实劳动教育多样化的形式要求,亟须社会力量的协同支持。
首先,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需要校地协同布局劳动教育场地。劳动教育不同于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的关键在于其鲜明的实践性特征。高校劳动教育除理论教学外,实践育人部分需要依托各类实习实践场所,尽管当前不少高校已建有各类实验室、实训室,但不管是数量、种类还是质量上都与社会存在巨大差距。只有充分盘活地方上拥有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类劳动教育场地资源,才能打造出既具有地方优势,又突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
其次,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需要校地协同培育劳动教育师资。2022年5月,教育部批准开设劳动教育本科专业[3],这是国内高校首次设立劳动教育专业。而现有的劳动教育师资中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师资力量非常紧缺,劳动教育多由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以及专业课教师承担。地方上蕴含的劳动模范、行业技师、科研创新人才等潜在师资力量未被有效开发。针对这一问题,还应该以协同育人的思维,将地方上的人才纳入到学校劳动教育的师资库中。同时也可以借助地方上的企事业单位,为学校教师提供孵化培育的平台,让学校教师通过社会实践,快速成长为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的劳动教育专家。
最后,落实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任务需要校地协同提供劳动教育资金支持。一方面,高校劳动教育建设刚刚起步,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劳动教育软硬件设施上均需投入大量资金,短时间内单纯依靠学校劳动教育专项经费很难高标准落实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开展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意见》要求,“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各地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1]。可见,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给予劳动教育最广泛的财力支持。
(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4]。地方经济社会要发展,科技、人才、创新三个要素缺一不可。高校是三要素的汇聚地,同时也是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战略高地,构建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校为地方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第一,构建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一直以来,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是高新技术的重要辐射源,高校劳动教育更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构建劳动教育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为高校发挥创新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打通了区域和大学融合发展的通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