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元宇宙赋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机制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重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现实困境。元宇宙的深度沉浸、具身互动、虚实融合等特征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研究元宇宙在构建创新创业场景、打造沉浸学习体验和创新学习评价模式中的实现机制,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元宇宙;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机制
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1]。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民族主义逐步扩张,面对技术封锁和“脱钩”威胁,能够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路径就是创新。原来的创新是随机发生的个体行为,而现在的科技创新更多地表现出系统性,因此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要从重塑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入手。
早在1999年,国家就把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作为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2010年以后,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在政策支持下,高校初步形成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新了学分管理制度,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举办创新创业讲座、创业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将创新创业教育化约为技能培训,忽视创新精神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缺乏与专业教育的有效整合,没有形成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特性的课程体系;兼具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经历的师资匮乏;没有形成校企双赢的协作机制。
2021年,创新创业教育被提升到人才培养导向的高度,不再是高等教育的辅助工具,而是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抓手。这一目标的实现,亟须重塑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元宇宙具有的深度沉浸、具身社交、群体创造、虚实共在等特征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方向。元宇宙将改变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空间、教学模式和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协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将在剖析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探究元宇宙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基础和实现机制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的可能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技能培训,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
“物联网之父”凯文·阿什顿在《被误读的创新》中指出,创新是看到新问题,注意可能被忽视的问题;是打破常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是依赖内在的激情,而非外在奖励去行动。而对于创新的主体来说在这个加速生存的时代,创新不再是天才的特权,也不是只有创业者才需要掌握的成功密码,而是每个要积极适应和快速迭代的个体都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这也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重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应有之义。然而,在实践中创新创业教育被看作技能培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实践环节,都更强调创业技能的培養,并且着重向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技能培训、项目孵化和资金支持,忽视了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发现,在北京31所高校里,将近40%的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不高[2]。可见,如果不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无法激发学生对创新的渴求。
(二)将创新创业教育弱化为专业辅助,忽视课程体系的适配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能有效整合。创新并不是靠想象和灵光乍现,而是依赖对某一问题的连续思考和在此基础上循环往复的工作。没有专业教育提供基础知识和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创业就无从谈起。同时,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学生在专业领域深入探索提供动力。然而,当前两种教育并未有机融合,要么注重专业教育,忽视创新创业教育;要么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弱化专业教育。
2.课程设置与学生的需求适配性较低。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类课程为主,涉及企业组建和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但是这些课程主要以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呈现,不仅没形成全面、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没能有机融入现有教学体系。教学方式多以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实战演练,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较低,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缺乏梯度设计,不能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3.实践环节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采用创业大赛、职业规划等形式开展,并没有根据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并且这些创新创业比赛的成果转化率较低。魏泽虹等对浙江十所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浙江省近三年获得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以上的项目,成果转化率仅为9.6%[3]。
(三)将创新创业教育局限在高校本身,忽视支撑体系的建设
1.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兼备的师资较少。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是思想政治课或管理学科的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理论培训,也没有过创业经历,很难深刻理解创新的实质以及创业者的困境。缺乏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的讲授必然是干瘪、没有生命力的,就更难有效地指导学生。虽然部分高校也会邀请有创业经历的经营者或校友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