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起始课教学设计.docx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起始课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批注法”阅读《乡土中国》的“序言”“后记”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起始课教学设计

原创陈锐0807边走边思边赏

2024年11月09日13:38广东

一、设计缘由:

课程标准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表述有:“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关于学术著作的阅读,课程标准表述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一部学术著作。通读全书,勾画圈点,争取读懂;梳理全书大纲小目及其关联,做出全书内容提要。”相对于文学作品,读学术著作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往往是一个阐述得比较充分的学术体系。整本书阅读区别于单篇阅读的特点在于一个“整”字,整本书阅读,文字量更大,内容更丰富,要求学生具有宏阔的整体把握能力。

教材阅读指导建议:一要有阅读的“预期”,阅读学术著作的目的一般比较明确;二要先“粗”后“细”,逐步推进,所谓“粗”,指先需阅读“序言”“后记”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

鉴于此,作为整本书阅读的起始课,拟指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对该书的“序言”和“后记”进行“勾画圈点”,争取先读通、读懂,进而整体把握该书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为后面各章节的阅读提供宏观层面的阅读背景,同时,积累“批注式”的阅读方法。

二、“批注式阅读”基本分类:

批注式阅读是指运用泛读、浏览、精读、跳读等方式潜心研读文本,边读边思,在符号圈点的基础上,围绕文章重点、难点,写下自己对文章的感想、疑惑。

批注的基本分类:

赏析式批注:读到触动自己的文段、句子、词语时,可进行体味、分析与欣赏。

质疑式批注:对有所不解、有所疑惑的地方,提出疑惑以便重读或探讨时再次关注,重点思考。

评价式批注:从多个角度进行或褒或贬的评价。

感悟式批注:读懂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写下自己的感想与感悟。

补充式批注:作者常常会给读者留下“空白”,留下思维的想象空间,利用创造式批注,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写明白,把没写出来的地方写出来。

“批注式阅读”的基本方法:

1.批标题:标题的作用,存在的疑问。

2.批词语:选词。学术著作关注重要概念。

3.批句子: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

4.批段落:关注段落的内容及在文中的作用。

5.批内容:概括、梳理重要信息。

6.批结构:理清文章的论述逻辑。

7.批情感: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

8.批写法: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

9.批感悟:结合所见所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目的

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对《乡土中国》的“序言”和“后记”开展文本细读,梳理该著作的成书经过,研究目标,研究路线,构建对整本书阅读的框架式了解。

四、以下是教师对“序言”和“后记”原文的“批注式阅读”示范

旧著《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经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该书底稿为大学社会性课程讲义,同时“西南联大”也交代了该研究的大致年代),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我当时在大学里讲课,不喜欢用现存的课本,而企图利用和青年学生们的接触机会,探索一些我自己觉得有意义的课题。那时年轻,有点初生之犊的闯劲,无所顾忌地想打开一些还没有人闯过的知识领域(做学术应该有敢于闯入新领域的勇气,这样才能有开阔性的创新)。我借“乡村社会学”这讲台来追究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我是一面探索一面讲的,所讲的观点完全是讨论性的,所提出的概念一般都没有经过琢磨,大胆朴素,因而离开所想反映的实际,常常不免有相当大的距离,不是失之片面,就是走了样。我敢于在讲台上把自己知道不成熟的想法,和盘托出在青年人的面前,那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方法。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去学习,而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对教师教授学问的认识,引导学生尝试探索新的领域。)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至于攻关的结果是否获得了可靠的知识,那是另一个问题。实际上在新闯的领域中,这样要求也是不切实际的。

在教室里讲课和用文字传达,公开向社会上发表,当然不能看作一回事。在教室里,教师是在带领学生追求知识,把未知化为已知。在社会上发表一种见解,本身是一种社会行动,会引起广泛的社会效果。(对公开发表见解的社会影响的重视,对言论的负责,也是对学术观点的负责。)对实际情况不正确的反映难免会引起不良的影响。我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发表这些文章之前,犹豫过。所以该书初次出版时在“后记”中向读者恳切说明:由于刊物的编者“限期限日的催稿,使我不能等很多概念成熟之后才发表”。“这算不得是定稿,也不能说是完稿,只是一段尝试的记录罢了。”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

文档评论(0)

techinf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