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docx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 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docx

  1.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教学设计合集

目录

一、第一章集合

1.11.1集合及其表示

1.21.2集合之间的关系

1.31.3集合的运算

1.4本章复习与测试

二、第二章不等式

2.1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2.2区间

2.32.3一元二次不等式

2.42.4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2.52.5不等式应用举例

2.6本章复习与测试

三、第三章函数

3.13.1函数的概念

3.23.2函数的表示方法

3.33.3函数的性质

3.43.4函数的应用

3.5本章复习与测试

四、第四章三角函数

4.14.1角的概念的推广

4.24.2弧度制

4.3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4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4.54.5诱导公式

4.64.6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74.7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84.8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4.9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一章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2021·十四五)第一章集合1.1集合及其表示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中职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数学抽象与建模能力以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集合及其表示,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集合,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通过集合的概念引入,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提升数学抽象能力。在数据分析方面,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集合思想来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旨在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

-集合的定义:理解集合作为一种确定的对象的集合,例如解释什么是“由一些明确的、相互区别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掌握列举法、描述法和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用列举法表示自然数集合{1,2,3,...},用描述法表示偶数集合{x|x是偶数}。

-集合之间的关系:理解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例如集合A包含集合B,记作A?B。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以及集合之间关系的理解。具体包括:

-集合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对集合的抽象概念感到困惑,例如区分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难点示例:解释空集?的概念,以及空集是否包含任何元素。

-集合表示方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例如在描述一个复杂条件下的集合时,如何使用描述法。

难点示例:将条件“所有大于0小于10的整数”用描述法表示为{x|0x10,x∈N}。

-集合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可能会混淆集合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例如认为集合A包含集合B就意味着A和B是相等的。

难点示例:解释集合A={1,2,3}与集合B={1,2,3,4}的关系,明确A?B但A≠B。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高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集合相关的PPT演示文稿,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关系的图示等,以直观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实验器材:无特殊实验器材需求。

4.教室布置:将教室座位调整为小组讨论模式,方便学生分组讨论集合表示和关系理解,促进互动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分类的情况?”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集合概念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集合概念,如元素的唯一性、确定性等,为学习新的集合表示方法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自然数集合、偶数集合等,展示如何用不同的表示方法来描述集合,并解释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用集合表示法来描述一些常见的事物分类,如水果集合、学习用品集合等,并在班级分享讨论结果。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完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