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高中语文_《兰亭集序》(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兰亭集序》(第二课时)

一、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

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

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兰亭集序》选自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该单元收入了《都

江堰》《兰亭集序》两篇必学文本和《古希腊的石头》《走进孔子》两篇自读文本。综合单元

的设计来看,所选文本都是语言优美、主旨深邃的。

《兰亭集序》作为一篇精巧简练的文言篇目,文言知识点少且相对简单,学生可以小组

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注意积累整合重点字词“修、期、致、盛、所以”的含义和用法;利

用多种朗读方式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兰亭集序》作为文言散文,充满了哲理意味。整篇文

章充满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并于深沉之中隐含着积极的人生态度。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脉络,认识文本中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成为了本节教学

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中语文内容更加广泛、丰富,知识性强,系统性强,学习高中语文需要学生更为积极

主动的投入。应课改的期待,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辩证思维

逻辑和形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我校一直倡导“一案三学四步”导学案引导学习法,

学生已经在这样的模式中学会了预学、导学、固学三步走的学习模式。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平行的普通班,学生成绩分布比较均衡。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多数

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到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具有良好的自觉性,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也在不断提升。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高考考纲及教学文本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为:

(一)诵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理清作者乐、痛、悲感情的脉络。

(二)通过文本细读与思考,认识并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诵读法:诗文具有音韵美,通过口诵文字,学生获得语感的训练,情感的碰撞。

2.研究法:通过问题——解决式、课题——探究式的方法设置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引导,

完成文本分析。

(二)学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语言美、韵律美,感受诗歌情感的表达。

2.文本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细读进行探究,从而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1分钟)

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用配乐解说的方式导入新课,

将散文内容转换再造成情景,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增强教学效果。

“1600年前,众多名客相会于兰亭修禊。会上,大家玩起了流觞曲水的游戏,即将酒

杯放入蜿蜒的河水中,酒杯停留在谁身边,谁就要赋诗一首或罚酒一杯。这样把诗歌收

集起来编辑成《兰亭集》。会上有一人喝的酩酊大醉,挥毫泼墨,一气呵成,为诗集写

下了序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兰亭集序》。而写作序文的是谁呢?我们请一名

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回顾展示预学任务

这一部分,由学生利用展台自主展示,相互补充,教师适当指导。通过这一活动,预判学生

的学习程度,调整教学节奏。

【制作作者名片】请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信息及文章的历史背景。

王羲之(321~379),字,东晋琅琊临沂人。善书法,有“”之称。

曾任右军将军,世称“”。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因其潇洒放旷的性格,给后世留下了

许多的轶事典故,有些还成为成语故事流传下来,比

如。

《兰亭集序》的由来(背景)

【品味思考,情感初探】

请用课本中的词语完成完成表格,感受作者于兰亭之会上的蜿蜒心怀。

赏叹春光信可()人世蹉跎岂不()古今同叹实可(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