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毒蕈中毒
我国有可食用菌300多种,毒蕈80多种,其中含剧毒能对人致死的有10多种。蕈2可食用蘑菇01
023蕈不可食用蘑菇
41胃肠毒素可能是树脂类,或酚、甲酚类化合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主要为黑伞蕈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蕈种。2神经精神毒素03有毒成分可分为四类,包括毒蝇碱、蜡子树酸、色胺类化合物和致幻素
5肝肾毒素主要包括毒伞肽和毒肽两大类,为毒蕈原浆毒素,大多存在于毒伞、褐鳞小伞、秋生盔孢伞中。这两类毒素毒性均极强,耐高温、耐千燥,一般加热不破坏。溶血毒素主要为鹿花蕈(也叫马鞍蕈)中所含的鹿花菌素(gyromitrin,属甲基肼jing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溶血作用。该类毒素具有挥发性,对碱不稳定,可溶于热水,加热至70℃可失去溶血作用,高温、干燥可部分灭活。在毒蕈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属于卟啉类。3溶血毒素4肝肾毒素5类光过敏毒素03有毒成分
04毒蕈中毒6我国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发生起数较多。
05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7胃肠炎型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一般潜伏期较短,多为0.5~6h,病人有剧烈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体温不高。病程短,预后良好。
05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8神经精神型潜伏期约为1~6h,临床症状除有轻度的胃肠反应外,主要有明显的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流涎、流泪、大量出汗、瞳孔缩小、脉缓等。少数病情严重者可有精神兴奋或抑制、精神错乱、谵妄、幻觉、呼吸抑制等表现。
05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9溶血性中毒潜伏期多为6~12h,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病3~4d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血红蛋白尿。病程一般2~6d,死亡率低。
05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10肝肾损害型此型中毒最严重,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病情凶险而复杂,病死率非常高。按其病情发展一般可分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05流行病学特点及中毒症状11类光过敏型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日光性皮炎的症状。在身体暴露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特别是嘴唇肿胀外翻。另外还有指尖疼痛,指甲根部出血。
12胃肠炎型可按一般食物中毒处理,催吐、洗胃、导泻,对症处理神经精神型使用阿托品皮下或静脉注射溶血型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状态差或出现黄疸者,应尽早应用较大量的氢化可的松,同时给予保肝治疗肝肾损害型应在中毒早期使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丁二钠解毒治疗,并采用血液透析法清除进入体内的毒素类光过敏型口服维生素C和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05治疗措施
13对各种类型的胃肠炎症状,应积极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对脏器损害型应给予保肝支持治疗,防止发生脑水肿、休克或呼吸衰竭。对有精神症状或有惊厥者应予镇静或抗惊厥治疗,并可试用脱水剂。05治疗措施
14预防措施对于毒蕈中毒的预防措施,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毒蕈的鉴别能力,并教育群众不要采集不认识的野蘑菇食用,以免误食毒蕈中毒。预防毒草中毒最可靠的方法是不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在个体商贩处购买不认识的野生蘑菇。06
1507小结有毒成分分类01常见中毒症状02急救治疗措施03
16思考题
河豚鱼中毒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可见该鱼味美诱人,食之却要冒生命危险。18
19河豚鱼又名鲀,或称鲢鲀鱼,是一种味道鲜美又含有剧毒的鱼类,河豚鱼品种很多,约有40种,其体形特征为:身体圆滑,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有明显的门牙,上下各2枚。河豚在不利的环境下腹部能鼓气。河豚鱼中毒多发生在日本、东南亚及我国沿海、长江下游一带。
20毒性物质: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鱼的卵巢和肝脏中,其次是肾脏、血液、眼睛、鱼鳃和鱼皮也有毒性。河豚死后内脏毒素逐渐渗入肌肉中,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有毒性。河豚毒素的化学性质稳定,经煮沸、盐腌、日晒均不易降解
流行病学特点1、全年都可发病,每年春季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毒素含量最多,因此春季最易发生中毒。河豚毒素,卵巢鱼卵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新鲜洗净的鱼肉一般不含毒素。引起中毒的河豚鱼主要来源于市售、捡食、渔民自己捕获等
中毒机制河豚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小分子量非蛋白类神经毒素。它是一种钠离子通道抑制剂,能降低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阻碍兴奋性的传导,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迷走神经、血管运动神经及呼吸中枢的麻痹,甚至导致死亡。河豚毒素对肠道也有局部刺激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食品的卫生及管理—动物性食品的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的卫生及管理—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的卫生及管理—食用油的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的卫生及管理—植物性食品的卫生及管理(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添加剂概述(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食品安全课件).pptx
-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处置流程(食品安全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