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
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
编整理的倍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
我的设计
在教材解读那天,我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倍”的含义和
学会用除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我利用例题情景图中的
蓝花2朵,黄花6朵两个数量,然后进行创设“七仔送礼物”的情境,
要求学生自己提问,即复习学会的“相差”问题、“总数”问题,也
引出今天的知识“倍数”问题。即使学生提早说到了倍数问题,也不
会有什么影响。
接着然让学生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蓝花朵数),教学
“蓝花有2多,黄花有3个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采用
多种形式的说一说这句话,从而建立“倍”的概念。再加入一些练习,
巩固对倍的含义的认识。
在学生摆小棒时,我做了一些变化,目的是要学生明白求一个数
是另一数的几倍也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因为第一环节圈了、摆了,
所以学生就会联系除法的含义来思考,很容易就能想到用除法来计算,
从而很顺利地把这个知识点掌握了。再加上一些练习巩固一下,我想
应该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失误
可是因为我的目标意识的不强烈和对学生的现实基础不够了解,
考虑的也不够周到,导致这节课上得很失败。
第一处:在告诉学生“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是3个2朵,
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后,因为板书没有全部在内,所以导致学
生在说含义时,经常说地不完整,多次纠正还是这样。所以我想写全
板书的话,因为比较直观学生肯定能说得较好的。在练习时也是的,
由于前面没有说好,交流时学生总也说不完整,再加上后来时间比较
紧,许多时候都变成了我说了。哎!这也是由于平时上课时缺少这方
面的训练,学生已经习惯讲话不完整了,以后要注意学生能说的,绝
对要他们自己说出来。
第二处:对于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的,本来是想好应该要学生自己
探索出来的,但是因为时间的问题,也是因为之前就有学生用到了除
法算式,所以根本没有探索,就已经同意除法是正确的,变成了我
“灌输”给学生的。这就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理念相违背了,学
生是被老师牵着走的。
第三处:后面的练习,我设计得没有什么梯度性,都是看图说一
说,都是从直观入手的,其实完全可以加入一些纯文字性的题目,提
高一些难度。本来我在黑板上写了“1、2、3、4”是想在上课过程中
给学生一些奖励的:比如遵守纪律、回答精彩、动作迅速……,但是看
学生都听遵守纪律的,所以没有用,其实这个用了以后,在课的最后
就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说说各组的情况那样的效果或许会更好些。所以
上课前一定得方方面面都考虑仔细了。
我的想法
对于吴晓亮老师的意见,我也挺赞同,但是因为平时课上这方面
的训练较少,我没有经验,所以更怕在公开课上来用,到时如果控制
不了那怎么办,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可怎么好,所以还是按照一般教学
过程一步步来了。
从这节课看来,我还有许许多多的不足,需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
学习,可以网上多听听别人的录像课,当然加强理论学习也是很有必
要的。每节课都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各种常规也要课课抓,那样就能
减少在公开课上犯一些低级错误。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2
“倍”在小学数学中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很难
教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今天应该
如何教“倍”?其原因是,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倍”的教学提前了,
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
除法”,对乘法意义理解得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倍”
的含义。因此,我们在教“倍的认识”时首先要关注学生对乘法意义
的理解。下面就“倍的认识”教学谈谈我们的教学建议。
(一)正确掌握乘法的意义是学生正确理解“倍”的基础。
从“倍”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主要是利用已有认知结构中
与“倍”相关的乘法知识来理解“倍”。学生用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
对“倍”的认识是属于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以学生的间接经验为基
础的,同化过程的开端是从已有知识经验引出的理性认识。因此,用
概念同化的方式获取概念,要求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与新概念相关的
知识比较丰富,所掌握的概念能形成系统。从学生学习“倍”的过程
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