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读山海经·其十晋朝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辰一作:晨)

《读山海经·其十》译文

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

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

能等待得到!

《读山海经·其十》注释

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

记载,古代炎帝之女精卫,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

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

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

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猛志:勇猛的斗志。

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鸟相同,即使再死也

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

不悔恨。

徒:徒然、白白地。

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

《读山海经·其十》鉴赏

陶渊明一生酷爱自由,反抗精神是陶诗重要的主题,这首诗赞叹

神话形象精卫、刑天,即是此精神的体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起笔二句,概括了精卫的神话故

事,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精卫为复溺死之仇,竟口衔微木,要填平东海。精卫

之形,不过为一小鸟,精卫之志则大矣。“精卫衔微木”之“衔”字、

“微”字,可以细心体会。“衔”字为《山海经》原文所有,“微”

字则出诸诗人之想象,两字皆传神之笔,“微木”又与下句“沧海”

对举。精卫口中所衔的细微之木,与那莽苍之东海,形成强烈对照。

越凸出精卫复仇之艰难、不易,便越凸出其决心之大,直盖过沧海。

从下字用心之深,足见诗人所受感动之深。“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

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山海

经·海外西经》云:“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也;戚,斧也。刑天

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可贵者,其勇猛凌

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可磨灭的.。“刑天舞干戚”之“舞”字,

“猛志固常在”之“猛”字,皆传神之笔。渊明《咏荆轲》“凌厉越

万里”之“凌厉”二字,正是“猛”字之极好诠释。体会以上四句,

“猛志固常在”,实一笔挽合精卫、刑天而言,是对精卫、刑天精神

之高度概括。“猛志”一语,渊明颇爱用之,亦最能表现渊明个性之

一面。《杂诗·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是自述少壮之志。此诗

作于晚年,“猛志固常在”,可以说是借托精卫、刑天,自道晚年怀

抱。下面二句,乃申发此句之意蕴。“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

悔。”“同物”,言同为有生命之物,指精卫、刑天之原形。“化

去”,言物化,指精卫、刑天死而化为异物。“既无虑”实与“不复

悔”对举。此二句,上句言其生时,下句言其死后,精卫、刑天生前

既无所惧,死后亦无所悔也。此二句,正是“猛志固常在”之充分发

挥。渊明诗意绵密如此。“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结笔二句,

叹惋精卫、刑天徒存昔日之猛志,然复仇雪恨之时机,终未能等待得

到。诗情之波澜,至此由豪情万丈转为悲慨深沉,引人深长思之。猛

志之常在,虽使人感佩;而时机之不遇,亦复使人悲惜。这其实是一

种深刻的悲剧精神。

渊明此诗称叹精卫、刑天之事,取其虽死无悔、猛志常在之一段

精神,而加以高扬,这并不是无所寄托的。《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一

组联章诗,第一首咏隐居耕读之乐,第二首至第十二首咏《山海经》、

《穆天子传》所记神异事物,末首则咏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任用佞

臣,贻害己身的史事。因此,此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故诗中

“常在”的“猛志”,当然可以包括渊明少壮时代之济世怀抱,但首

先应包括着对刘裕篡晋之痛愤,与复仇雪恨之悲愿。渊明《咏荆轲》

等写复仇之事的诗皆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