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翻译及原文.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庸翻译及原文

中庸翻译及原文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

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

理的中庸翻译及原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

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

焉,万物育焉。(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

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

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

,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

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

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4)中

(zhong):符合。(5)节:节度法度。(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

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

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

“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

《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

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

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

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

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

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

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

“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

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

展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

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

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

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

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

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

“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

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

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

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

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

《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

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

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

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

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

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

文档评论(0)

178****10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8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