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段的中点》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3

集体备课定稿

课题:线段的中点(第1课时)

时间:2016年12月14日地点:初一办公室主讲:郑宗平记录:林奎

成员:林奎、唐洪、刘尧坤、邢少强、陈长松、王艳、郑宗平.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关线段中点的计算.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解决问题:通过现实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掌握线段中点的相关知并能用所学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方法,能进行简单的线段计算是重点.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感受几何中的说理过程是难点.

三.教法:启发式;讲授式;演练式;学法:观察、分析、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四.导学过程

(一).重温旧知

1.如图,线段上有一点,根据图示填空:

2.如图,线段上有一点,根据图示填空:

(二).尝试探究

1.线段上有一点,根据测量结果,探究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给出“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上的一点将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那么这个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提问:

如果把上面结论中和看做短线段看做长线段,那么上面结论可以看做什么线段和什么线段之间的结论?

例如可以看做是短和短的结论.

学生1:可以看做短和长的结论.

学生2:可以看做长和短的结论.

提问: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点的结论无非是短和长的结论。那么我们求短时想那些结论,我们求长时想那些结论?

线段中点的图形及符号语言:

∵?是的中点

∴? (相等关系)

(一半关系)

(2倍关系)

2.以1要点为例:

⑴.若A,则(??);

⑵.若A,则(??);

⑶.若,则(??).

提问:上面⑴,⑵,⑶分别用的是哪个结论?

学生1:⑴用的是(短和短)的结论;

学生2:⑵用的是(短和长)的结论;

学生3:⑶用的是(长和短)的结论.

?追踪练习:

⑴.是线段的中点

∵?是的中点

∴?

∵?

∴??()??????????

⑵.如是线段的中点

∵?是的中点

∴?

∵?

∴??()???

⑶.如是线段的中点

∵?是的中点

∴?

∵?

∴??()???

(三).巩固提升:

例1.已知:若在同一条直线上,是,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度?

提问:可以直接求吗?如果不行怎么办?

学生1:不可以,可以通过来求?提问:已知,怎么求????

学生2:是短,求短可以想(短和短)或者(短和长)因为已知所以用(短和长).

师问:请同学们思考例1是否存在两种情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追踪练习:

已知:若在同一条直线上,是,是线段的中点,求的长度?

例2?.已知:如图,是线段上的点,且是,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度?

???

师问:可以直接求吗?如果不行怎么办?

学生:不可以,可以通过来求.

师问:怎么求?

学生:是短,求短可以想(短和短)或者(短和长)因为已知所以用(短和长).

师问:怎么求?

学生:是短,求短可以想(短和短)或者(短和长)因为已知所以用(短和长).?

追踪练习:

?已知:如图?,是线段上的点,且点M是AC的中点,点是的中点,点是的中点,求线段的长度?

?

(四).巩固练习:

1.如图,若依次是同一直线上,且点

分别是线段的中点,且,

;那么 ()

A.B.C.D.

2.如右下图,四点在同一直线上,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若,则线段=(用表示).

3.如图,两点把线段分成三部分,是的中点,,求的长?

4.已知线段,为的中点,在所在直线上有一点,为的中点,若,求的长.

????????

(五).自主学习总结:

1.将自主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记录;

2.将不同的猜想和相应的论证方式记录下来;

3.将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将存在的疑惑和新的发现记录下来;

4.将发现的规律(生成)及疑惑记录下来,,用文字写出来.以备课间交流.

五.课后作业:

习题A组

六.?课后反思:1.……;2.……;3.……;4.…….

?

?板书设计(略)

?2016/12/14

文档评论(0)

葱花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