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四 课时规范练1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VIP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四 课时规范练11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课时规范练11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选择题

1.(山东德州三模)《商君书》中记载:“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者著,死者削。”即将百姓的名字登记于政府的版籍之上,开始出现编户齐民制度。这一制度造成的影响是()

A.管理百姓的方式由地域转向亲缘

B.削弱贵族势力,增强国家的人口控制

C.便利新兴地主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D.扩大士阶层与农民的身份等级差异

2.(安徽安庆二模)秦汉时期按户征收的户税包括:一是按户征收的“户赋”;二是按户征收的“户刍”。户赋征收的形式是实物,户刍征收的形式是钱币,其物质形态虽有不同,但性质都是以户为单位,按户征收。这表明,秦汉时期()

A.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B.国家户籍制度相对严密

C.依靠赋役剥削人民

D.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3.(辽宁葫芦岛三模)刘邦入秦都城咸阳后,萧何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战略要地),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萧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推论,文中“律令图书”主要是()

A.秦朝法律书即《秦律》

B.遗存的诸子百家著作

C.户籍、赋税等文书档案

D.中央与地方的官吏考核档案

4.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据此可知,土断制度 ()

A.推动门阀政治的形成

B.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

C.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强化了政府对基层的控制

5.(湖南株洲统测)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伎作户、乐户,屠户、屯田户、牧户、金户、盐户、绫罗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期才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

B.促进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

6.(山东聊城三模)《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刘向的《说苑·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里门),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的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 ()

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

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

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

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

7.所谓“政治控制”,乃是通过军事征服、暴力强制与威胁、行政管理等权力手段与方式,实现民众的统治。“社会控制”,则是指在政治控制的基础上,以社会关系体系的建构为中心,通过对社会诸种力量的利用、组合,使之成为政治控制体系的一部分或同构体。我国古代属于“社会控制”的机制是()

A.三公九卿制

B.保甲制

C.监察机制

D.户籍制度

8.(山东枣庄期末)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会,具酒食”,“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对该时期乡约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加强基层治理的举措

B.民间自治体现了契约精神

C.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

D.政府推行宽松的文化政策

9.汉代时,公卿贵族在墓地修建的供家族祭祀的屋宇称作祠堂,而庶民家族只能“祭于寝”;从宋代起,祠堂逐渐演变成为宗族组织祭祀祖先及公共活动的场所,这反映了宋代 ()

A.等级制度的突破

B.君主专制的衰微

C.基层权力的扩大

D.伦理观念的强化

10.(辽宁沈阳二模)明洪武三十年颁布的《教民榜文》对乡老、里甲审理民间诉讼和管理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作了详尽规定。《教民榜文》的颁布表明()

A.普通民众的自主性被削弱

B.统治者重视基层地方治理

C.政令传达得到了法律保障

D.明朝法律发展到完备阶段

11.(山东日照期中)《魏书·太祖纪》载:“庚子,车驾自中山行幸常山之真定,次赵郡之高邑,遂幸于邺。民有老不能自存者,诏郡县赈恤之”;《魏书·肃宗纪》载肃宗熙平二年夏四月诏“京尹所统,百年以上赐大郡板(一种荣誉性官职),九十以上赐小郡板。”这表明北魏()

A.尊老具有制度保障

B.郡县等级秩序严格

C.地方交通设施便利

D.贯彻儒家民本思想

12.(辽宁大连二模)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据此可知,设立义仓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维护社会稳定

C.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繁荣粮食市场

13.《大明律》对救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