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学习笔记(6):态度及其改变
第一节态度的实质
1.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的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倾向。
2.态度的构成要素
态度包含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之人们作为态度的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向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具有倾向性的思维方式。态度的认知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3)态度的行动成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二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3.态度的维度
(1)指向:即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于态度客体的态度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2)强度:指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
(3)深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
(4)向中度:也称向中性。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5)外显度:也称明显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
第二节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1.拉皮埃尔对态度与行为一致性的挑战
拉皮埃尔1934年进行了著名的态度与行为关系的研究,即带一对中国夫妇到美国各旅馆入住,虽然大多数旅馆都接纳了他们,但是6个月后的调查却显示,这些旅馆的态度却是并不愿意接受中国人。
2.态度与行为确实一致的证明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的调查,往往证实了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因此也出现了调查机构。
3.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1)社会心理学家威克尔得出的关于态度与行为的关系的结论是:态度更可能与外显行为没有关系或关系甚微。
(2)社会心理学家佩因罗德于1983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对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提出三项原则:①总态度预言总的行为;②具体态度预言具体行为;③态度测量与行为的时间间隔愈短,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愈高。
(3)北京师范大学金盛华提出了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认为:①人是理性的、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理性思维寻求事物的合理性;②人同样寻求自我生存理由,这种理由就是自我存在价值,自我存在是有价值的,才是有理由的,因此,人寻求自我肯定;③行为与态度选择决定与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④人的自我价值需要依托,否则难以维持,一个人可以获得的和业已存在的自我价值肯定途径越多,一个人的自信与自尊越强;⑤人有自我肯定的先定倾向与自我价值保护的优势心理反应;⑥人在一种自我价值肯定途径受到威胁时,会启动让步自我价值维护机制,维护自我价值,当一种自我价值支持力量不复存在时,人会转向依赖其他自我价值肯定途径。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人们实际行为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作为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二是存在与外部的情境压力。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的函数。行为=态度×情境B=(A·S)
按照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观点,在外在情境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种态度与具体行为之间一致性的高低,或对具体行为影响的大小,决定于这一态度的向中度如何,也就是看这一态度本身是否居于个人价值体系的中心位置,是否对于个人有特别的意义。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则有关的行为对个人的意义越重要,对个人远效的心理影响也越大,从而这种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也越大,情境的相对作用也越小。另一方面,态度的向中度越高,当行为与其不相一致时会出现强心理冲突,从而这种态度抗拒不一致性为的力量越大。因此,态度的向中度越高,与其行为一致性也越高。反之,向中度低的态度有关的行为,更多地取决于情境的作用。此时态度对于行为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行为的方式上,而不是行为的指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