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pdfVIP

【2016年】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与跨世纪的汉字

研究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设“六艺”:“一

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六书”

是识字教育,汉代郑众说,“六书”即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

声”[1]。它是周代小学教育科目中最早教授的[2]。这说明,周代不但有了

识字教学的科目,而且已经产生了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科学。

汉人称文字学为“小学”,在经今古文斗争中,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汉字因义构

形的特点,把分析汉字形、音、义作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使文字学取得了与

儒家经学相应的地位。到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做出了“文字者,经艺之

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有名论断,汉字在中国文化传

播中的崇高地位已确定无疑。

汉代为汉字确立的这种崇高地位,经过历代科举制度的强化,借助诸多名人书法

的传扬,又由于被汉字书写的典籍越来越多,汉字用于外交政务的使用频率也越

来越高,因而日趋巩固。只要看历代纂集“小学”专书数量之多,就可以知道前

人对汉字的重视。自全面整理、确立汉字形义统一原则、描写汉字总体系统的《说

文解字》之后,正字(规范)之书如《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广存异体之

书如《碑别字》,搜集俗字之书如《龙龛手鉴》„„一代一代,编纂无穷。汉字

变成每一时代首先需要关注的一种解读前代文化、书写当代文化、存于后世文化

的工具,它自己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

封建时代宫廷和上层文化对汉字的崇尚,在变成一种统治文化的观念后,对群众

的影响是无形的。民间的“敬惜字纸”之风,便是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

理的浸透。

18—19世纪清代的干嘉学者,继承和发展了汉、唐的经学和小学,通过对大量

古文献的爬梳,对汉字学做出了卓绝的贡献,使识字、写字、正字、解字、读字

都回到了《说文解字》的标准,他们站在学术的高度,使传统的汉字观得到又一

次的巩固。

19—20世纪之交关于汉字争论的第一次高潮,就是在上述强大的传统势力笼罩

下展开的。

首先去摇撼传统的汉字观念的,是清代末年极少数懂得西方拼音文字又关注教育

普及的知识分子。他们发动了切音字运动,尖锐地指出,一旦向民众去普及教育,

汉字的繁难便成为最大的障碍。尝试过科举又专攻过英语的卢戆章(1854—

1928),在1892年,写成了第一个中国人创造的拉丁字母式拼音方案《一目了

然初阶》。在这一方案的原序中,他发出了“中国字或者是当今普天下之字之至

难者”的感慨[3]。

在卢戆章之后的王照(1859—1938),维新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避难两年,受

日本假名字母的启发,1900年秘密回国后,用笔名发表了双拼制假名式拼音方

案《官话合声字母》。

从两位切音字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可以看出他们普及教育、振兴国家的爱国主

义初衷。他们都认为汉字繁难,民众无法坚持学习,需要有帮助学习的拼音字母

来减少难度。

卢戆章和王照除了说明表意汉字字数多、笔画多、缺乏可归纳性因而难于记忆外,

还指出了汉字难学的另一个原因,这就是它经过太厚的历史积淀,保存了大量古

代的形、音、义要素,又被复古者蓄意固化,不使与现代契合,遂使汉字难上加

难。王照的以下论述非常尖锐。他说:

且吾国古人造字,以便民用,所命音读,必与当时语言无二,此一定之理也。语

言代有变迁,文亦随之。故以孔子之文较夏殷则变易句法,增添新字,显然大异,

可知亦就当时俗言肖声而出,着之于简,欲妇孺闻而即晓,无文之见存也。后世

文人欲借此以饰智惊愚,于是以摩古为高,文字不随语言而变,二者日趋日远,

而因无文字为语言之符契也。[4]

王照的这一论述所以深刻,在于他批判汉字繁难时,并不绝对指责汉字客观上的

弊病,而是更加强调了“饰智惊愚”的复古思潮在主观上加深了汉字学习的难度。

根据这一说法,汉字的繁难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克服的。

两位代表人物都不主张废除文字,只主张以切音辅助汉字教学。卢戆章和王照的

切音方案,由于不涉及汉字的存亡问题,在当时属于平和执中之论,所以推行的

阻力并不十分大。特别是王照的官话字母,曾一度推行甚广。但就理论的论争而

言,他们并不居于前沿。19—20世纪之交关于汉字论争最激烈的,应属吴稚晖

与章炳麟各代表一方的论争。

1908年,巴黎的中国留学生主办的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第四号,发表了

吴稚晖的《评前行君之“中国新语凡例”》一文,鼓吹中国应废除汉文汉语,改

用“万国新语”(即Esperanto

文档评论(0)

185****18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