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统编八上课文10《答谢中书书》听课笔记
一、教材分析
统编八上第三单元是一个古代诗文教学单元,所选作
品皆为古人歌咏山水之作,读之可以令学生“获得美的享
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编者在单元导语中提示学生,
在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时:首先,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感
知内容大意;接着,在反复诵读中,借助联想和想象,感
受古人笔下山川风物之美,体会古人寄寓其中的情感;最
后,还要一边学习课文,一边夯实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常
见的文言实词、虚词”。
《答谢中书书》是第10课《短文二篇》中的第一篇短
文(另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陶弘景在写
给谢中书的书信中,借由对“山川之美”的吟诵赞叹,委
婉地表达了自己甘愿隐居山林的志向。本文课后习题共五
道,其中,前三道为“思考探究”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在
朗读并背诵课文的基础上,从句式、节奏、用词等方面感
知两篇短文不同的美感,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读懂《答谢中
书书》中所写景物特点的同时,聚焦结尾的关键句“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思考陶弘景的言外之意,第
三题让学生在细读体会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心境
的同时,知人论世,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与苏轼生平、思
想等方面的内容,谈谈对“闲人”的理解。余下两道习题
为“积累拓展”题,第四题引导学生关注《答谢中书书》
中部分词句中加点字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用词之妙,第五
题让学生从课文两篇短文中二选其一,将之改写成一篇白
话散文,用白话语言的形式,表现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
自然之趣。
二、听课笔记
开课伊始,教师以“中学生有三怕”引发学生对课文
的学习兴趣,揭示课题之后,点明”本文虽然是下学期要
学的课文,但全文仅68个字”,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
的自信心。
揭题之后,教师一边指名读题,一边带着学生解读课
题。第一名学生起立读题之后,教师依据该生朗读情况一
一“答谢中书/书”,既肯定学生朗读直觉的准确,又引导
学生联系旧知一一《诫子书》一一读懂题中之“书”的含
义,随后,教师依据第二名学生的朗读情况一一“答/谢中
书/书”,在学生猜测“谢中书”乃为人名之后,教师联系
“杜甫曾任工部检校员外郎,因而世称杜工部”的文学常
识,进一步了解古人以官职代人名的传统。接着,教师在
课件中出示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谢中书”:
谢中书,即谢征(公元500〜536年),字玄度,陈郡阳
夏人(今河南太康),少有才名,曾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令,
参与机密。
最后,学生口述题目意思之后,教师小结如何读懂课
题的学法:先凭直觉读题,再联系旧知《诫子书》,最后了
解官职代人名之传统。
解题结束,教师以“文言文本无标点”为由,去掉课
文中间40个字的标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试加标点,开
始对文中写景部分的初读感知。学生自学结束,教师指名
朗读,依据学生朗读情况,对“晓雾将歇”之“歇”进行
纠音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景部分四字句式的特殊
结构特点,全班齐读语段。接着,教师通过对“四字句式,
读来齐整”的形式特点,揭示课文乃是骈文,并通过微课,
让学生沿着“什么是骈文一一骈文的起源与发展一一骈文
利弊谈一一骈文的衰亡一一关于《答谢中书书》句式特征
与朗读处理”的线索了解骈文: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指两马并驾,俪,
指夫妻成双,“骈俪”的名称正概括了这两种文体的主要特
色:句式两两相对,讲究对仗、排比、用典和一定声律要
求。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体。
骈文的发展历史:骈文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
那个时期的文献典籍、诸子百家、民间谣谚中的骈辞俪句
纯出于自然,不是作者的有意追求,到了汉代,文人创作
中对形式美的追求,特别是对对偶、辞采、声韵等有了刻
意讲求,发展到建安曹魏之时,骈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