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论中国有无科学
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无科学说者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不能成立的“伪问题”或“假问题”,
前提是中国古代有辉煌的成就,问题才是为什么到近代落后了。现在连有没有都成了问题。
1如何认识科学的内涵
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科学,这个词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有不同的所指。在最
常见的用法中,所指的就是诞生于欧洲的近代科学。而在其他用法中,或是把技术也包括在内,
甚至还可以指正确、有效的方法和观念,等等。我们当然也可以说在历史上存在过不同的‘科
学’,包括历史上‘中国的科学’。但‘科学’一词在其最常见的意义上,却是指今天仍为我们
所用的‘近代科学’。比如,当我们讲中国宋代科学史,或印度古代科学史,或古希腊科学史时,
所用的‘科学’一词的含义,显然也不是在其最常见的用法中所指的近代科学,尽管古希腊的
传统与欧洲近代科学一脉相承,而中国或印度古代的‘科学’,却完全是另一码事。欧洲近代科
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体系化了的对自然界的认识。正像我国早就有学者提出,中
国古代没有物理学,只有物理学知识。这里之所以用物理学知识,正是指它们不是对自然界体
系化了的系统知识。而这当然也并不妨碍我们仍然使用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说法,来指对于中
国物理学知识的认识和发展的研究。那些持中国古代确有科学者,实际上是对科学一词在不同
语境下的不同意义视而不见
正文:所谓“李约瑟难题”,学界公认的经典表述是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于1964
年在《东西方的科学和社会》一文中系统提出的,他指的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
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产生?”“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在应用人类
的自然知识于人类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远比西方更有成效得多?”
李约瑟指出:“首先有必要消除一个普遍的错觉,似乎中国的成就毫无例外地是在技术方面,而
不是科学方面
今天仍然是为了消除这种模糊观念,打破这种无知,肃清这种误解,把人类努力的不同源流
归结到一起——以俾能发现,它们并不是分道扬镳,而是万流归宗的。”([5],416页)他又指出:
“一些西方人士很容易便接受了下面的错误观念:中国人成功之处肯定是技术上的而非科学上
的。我觉得消除这个错误观念是很重要的。”“当然,由于象形文字的局限,上古及中古时期的
中国科学发展,很少外传。所以印度、阿拉伯和西方通常从中国文化领域中只能接受那些实用
的发明;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人本身只是些经验主义者;相反地,在中国的中古时期就有了大批
的自然科学理论、系统化的实验记录以及很多准确得惊人的数据。”([5],354页)在李约瑟看来,
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中国古代无科学说者质疑“李约瑟难题”的一条理由是:李约瑟混淆了“科学”与“技术”
的概念。如钱兆华说:“中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压根就没有出现过任何自然科学体系”,“中国
在十六世纪之前技术却一直领先于西方”;“无论是李约瑟还是我们中国学者在讨论有关问题
时,通常都习惯把科学和技术这两个词合在一起使用,这是导致产生误解的一个重要原因。”[10]
所以,他对“李约瑟难题”提出质疑,说:“由于李约瑟在提出该难题时混淆了科学和技术这两
个重要概念,因此使得该难题本身就存在内在矛盾,不可能在其原来的意义上得到解决。”[11]
田松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在现代中国,科学与技术并称,成为科技。这个简称给偷换概念
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技术便通过科技这个中介被转换成科学的技术乃至科学本身。比如所
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其实都是经验的技术——因为是技术,所以是科技,所以是科学的技术,
所以可以作为中国古代科学之辉煌的例证。”“李约瑟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概念混淆造成
的,一旦把科学与技术分开,李约瑟问题也就被消解了。”[12]我们觉得,上述说法值得商榷。
不仅在当代中国,就是在当代西方,也都有把“科学与技术并称”的学者。他们是不是都“混
淆了科学和技术这两个重要概念”呢?不一定。就以李约瑟而论,他就没有混淆概念,也没有
偷换概念。吴大猷曾经说过一句很公道的话:“截止第16世纪末、17世纪初,诚如李约瑟书中
所列举,我国领先西方,有许多实用性(技术性)之发明,但李氏乃一优秀的科学家,他在书
中未指明我国输至西方者系‘科技’,而用的是‘技术’二字。”([8],47页)由此可见,李约瑟
并没有用“科技”将“技术”偷换成“科学”。在他那里,“科学”与“技术”是有一定区别的。
他曾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