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表1课程基本信息表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应专业
数控技术
开设学期
第2-3学期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考核类型
考试
课程学分
3.5
总学时
56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0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能力的专业主干课,是为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的。本课程作为机械的基础,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从而为研究开发机器打下基础。课程应在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完成了《金工实习》后展开。同时,该课程为《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模块》等课程学习提供支持。
2、课程任务
本课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达到在短时间内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要求,从而培养从事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和技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从事机械工程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要求毕业生有机械机电产品生产加工制造、设计及维修维护的能力。
该课程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六维育人”课程思政主线为指导,将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铁牛精神教育、安全教育和健康和法制教育等六个维度的教育贯穿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动奉献精神、安全意识和健康和法制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后续的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制造技术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认识到机械基础的应用价值,启迪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自学能力,给学生以就业和发展之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沉着应变、爱岗敬业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3)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能力目标
(1)认识《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认识《机械基础》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会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5)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能力、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以及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
(6)具备团队协作、爱岗敬业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机械设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知识好奇心与求知欲,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培养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6)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四)思政目标
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不关心思想政治、价值观方向偏离、岗位适应能力弱、吃苦耐劳的品质欠缺、劳动意识不强等问题,结合课程特点,明确本课程相关的思政融入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工匠精神教育、铁牛精神教育、安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