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矿大水文地质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州矿大水文地质报告

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地层总体走向NW~SE向,倾向NE,倾角13~19°,地表形成侵蚀、剥

蚀型中山地貌。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抵母河支流,抵母河为区域

最低侵蚀基准面(+1560m)。

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和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

组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

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

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雨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

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

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

面的河谷中。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

龙潭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中,部分赋存于峨眉山

玄武岩组的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较强烈,风化裂

隙较多,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则发育呈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

要依靠大气降雨补给,其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

一般就近以泉点形式排泄于当地冲沟或小溪中。

龙潭组煤矿床与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有隔水能力较好的

飞仙关组地层相隔,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

导水断层或其他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

为矿井的充水水源。龙潭煤组煤矿床下伏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与煤矿床之间有

峨眉山玄武岩组地层隔水,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充水影响小,故区域内煤矿床属

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及地表水

矿区地形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中部高,

两端低,最高点在矿区中部老鹰坡上,坡顶高程2024.30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

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560m,最大相对高差464.30m。矿区内一般高程1600~

2000m,一般相对高差300~400m之间。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

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

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

水汇入抵母河。

2、岩层的含水性特征

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自上而下将矿区内及

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

(1)第四系(Q)——孔隙弱含水层

主要由冲积、残积、坡积的砂砾、碎石土、沙质土、粉质土组成。厚约0~

10m。含孔隙水,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弱、透水性强,对其下伏基岩有

一定的补给作用。

(2)永宁镇组第一段(T1yn1)——强含水层

出露于矿区外北东面,岩性以中厚层状石灰岩为主,厚度235m左右。呈串

珠状峰林、峰丛地貌景观,该层段岩溶裂隙发育,地表溶沟、石芽、落水洞、洼

地等发育,是吸收大气降

水的主要通道。本层含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透水性均强。该层为一

强含水层

(3)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隔水层

岩性为紫红色砂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等,厚度80m左右,由于岩性易风化,

浅部含风化裂隙水,总体上透水性含水性均弱,该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地表见

2个泉点,流量分别为0.0011/s和0.0021/s。

(4)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中等含水层

岩性由灰岩、粉砂岩等组成,平均厚度42m,呈条带状分布。该层岩溶裂隙

发育,含层间溶隙水。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5)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隔水层

岩性由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平均厚度126m。3

地貌上多为反向坡,其间发育冲沟,冲沟深度一般小于50m,冲沟长度一般

小于100m,由于砂、泥岩易遭受风化剥蚀,岩石表层多有0.5~2.0m的强风化

带。该层岩石仅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越往深部含水性、导水性越弱,

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

(6)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中等含水层

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平均厚度44m。岩溶裂隙及构造

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中等。本层为中等含水层。

(7)飞仙关组第一段(Tlf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