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地质研究报告.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峨眉山地质研究报告

本文主要研究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及其在峨眉山地区的表现。在此次

普通地质学认识实习过程中,通过对实习区新构造运动、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地

下水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以及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的研究,不难得出,地貌的发

展演化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于地表的结果。其中,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

主,二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晚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新构造运动的隆升作用形成

了其地貌的基本形态,加之外动力地质作用后期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与塑造,最终

造就了其雄伟壮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

标签: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峨眉山地区

1.引言

峨眉山地区具有观赏及科考价值很高的地质地貌景观。如形态奇特蜿蜒幽深

的紫澜洞岩溶地貌景观,宛如迷幻的地下宫殿,悬崖耸峙龙门硐峡谷,天仅一线

的一线天峡谷……这些,均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晚新生代以来峨眉山新

构造运动的隆升作用形成了其地貌的基本形态,加之外动力地质作用后期对地表

形态的改变与塑造。二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最终造就了其雄伟壮

观,类型多样的现代地貌。

2.区域地质背景

2.1构造

峨眉山位于扬子陆块西部,四川断块西南缘,峨眉山——瓦山断块带的峨眉

山断块体体内,该断块体由北西向的荥经一马边一盐津断裂带、北东向的峨眉一

美姑断裂带及近南北向的柳江断裂带所控制。峨眉山地区的构造线方向有南北向

(峨眉山背斜)、北东向(峨眉山断层)、北西向(观心坡断层)、近东西向(大

峨寺断层)。主干构造一峨眉山背斜的南北两端分别被峨眉山断层,观心坡断层,

大峨寺断层切断,而丰都庙断层的北段又从二峨山北端通过,把本區分割成明显

的三个(次级)断块:西部的大峨山断块,南部的二峨山断块,东部的峨眉冲洪

积平原菱形断块。

峨眉山断层以西的广大高一中山地区有深切峡谷,深切河曲,悬挂的喀斯特

泉,与相邻断块地区相比较,有同级阶地相对高程大,崩滑现象显著等特点,显

示新构造运动以上升运动为主,且幅度较大。

2.2地层

峨眉山地区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

均有出露其中除中元古界浅变质岩,南华系下部,上二叠统下部为火山岩之外,

其余均由碳酸盐岩,陆源碎屑岩组成,总计厚度7000余米。中元古界,南华系

出露于大瓦山断块金口河一带,震旦系一下奥陶统主要出露于洪椿坪一雷洞坪与

大峨寺一张山一带,呈对称分布,中二叠统一三叠系在洪椿坪,张沟一带也呈对

称分布,但东侧龙门硐一带大都倒转。侏罗系一上新统分布于峨眉低山一平原过

渡地带,第四系主要见于峨眉平原。

3、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是地热能、重力能和旋转能。内动力地质作用主

要在地下深处进行,但也常常波及地表,使得岩石圈发生变形、变质或重溶,以

至形成新的岩石,或使岩石圈分裂、融合、变位、漂移,使大地构造格局发生重

大变化。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主要能源是太阳的辐射能、天体引力能和生物能等,但外

动力地质作用几乎均有重力能参与。主要在地表或者靠近地表处进行,不过也可

能延伸至地下相当深处,使得地表岩石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使得地表形态不断遭

受破坏和改造。

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有:构造运动(岩石圈的机械运动,如板块的分离、

漂移、俯冲、碰撞;区域性沉降与丄隆;岩层的断裂和褶皱等。)、地震作用、岩浆

作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的共同作用下在原

地逐步分解、破坏的过程。)、剥蚀作用、沉积作用(由于搬运动力和介质条件的

变化而发生的沉积和堆积过程。)、固结成岩作用等。

在地貌发展过程中,内动力地质作用是主导,使得岩石圈变形,地球表面产

生剧烈的起伏,形成山脉和深谷、陆地和海域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则向着与内动

力地质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即削平高山和高原,将破坏产物搬至低洼处堆积起

来,形成平原,使地球表面形态平坦化和简单化

4.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在峨眉山地区的表现

4.1牛背山背斜及挖断山断层

晚三叠纪峨眉山区结束海洋历史并且开始抬升。到白垩纪,当四川盆地完全

变成一些内陆湖泊时,峨眉山已经是湖边小山的一员了。白垩纪晚期的四川运动

使这里又一次升高,并发生了初始褶皱。古近纪末,西马拉雅运动使青藏高原迅

速抬升,其巨大的侧压力传到了峨眉山,由于峨眉山地处高原与盆地的过渡带,

成为应力的集中带,最终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和断裂。

牛背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