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三十六回弹簧圈保护技术.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三十六回弹簧圈保护技术.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颅内内动动脉脉瘤瘤栓栓塞塞时时弹弹簧簧圈圈的的选选择择——第第三三⼗⼗六六回回弹弹簧簧圈圈保保护护技技术术

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三⼗六回弹簧圈保护技术

天坛吕明⼿术笔记

07-1100:17

阅236

关注

三⼗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弹,宝剑落秋霜。

书⾓吹杨柳,⾦⼭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张⽟娘《从军⾏》

我的神经介⼊专科⽣涯始⾃⽽⽴,⼗余年从军⾏,装备越来越精,同僚越来越众,队伍⽇益壮

⼤。眼看着前浪⽅兴未艾,后浪汹涌澎湃,我愿意做个夹⼼浪,随波逐流,⽆问西东。

⽀架或球囊辅助技术⽬前是介⼊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常规技术。所谓弹簧圈保护技术(Coil-

protectingtechnique,CPT),即应⽤弹簧圈代替⽀架或球囊保护瘤颈,达到致密栓塞瘤腔并

保护载瘤动脉的⽬的,其适应症⽐较窄,只适合⼩或微⼩宽颈动脉瘤,属于⽤途局促的⾮常规

技术。第三⼗⼆回书在讨论“经典成篮技术”时曾对CPT⼀笔带过,今举例详细说明。

例1,⼥,69岁,因突发头痛、呕吐伴⼀过性意识丧失4天于2015年2⽉3⽇收⼊院。既往体健。

查体:颈强4横指,余⽆明显阳性体征。脑CT(2⽉2⽇)⽰少量AH、脑室枕⾓积⾎:

CTA⽰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并胚胎性⼤脑后动脉:

2⽉9⽇⾏介⼊治疗,因⽆法确认责任动脉瘤,故计划⼀期处理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先处理右侧

较⼤的动脉瘤,术前右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下测量,瘤体4.41mm×7.21mm,颈宽6.38

mm:

双微导管栓塞右后交通动脉瘤,因与CPT⽆涉,故不赘述:

接着处理左侧较⼩的动脉瘤,术前左颈内动脉造影三维重建下测量,瘤体2.97mm×4.20mm,

颈宽3.24mm,瘤顶部⼦瘤形成:

该瘤为相对宽颈,完全位于左后交通动脉壶腹,远续胚胎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跟颈内动

脉C1段⼏乎呈平⾏返折成⾓,球囊或⽀架系统很难超选⼊后交通动脉对其提供保护,故

计划采取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左颈内动脉⼯作位(左斜44°)路图指⽰下,第⼀根微导管

(Echelon-10,头端45度预塑形)在Traxcess-14微导丝引导下超选⼊瘤顶部,接近⼦瘤;经该

微导管送⼊第⼀枚弹簧圈(QC-1.5-2-HELIX),填⼊⼦瘤:

第⼆根微导管(Headway-17,头端塑成C形)在Traxcess-14微导丝引导下超选⼊母瘤中央,

经该微导管送⼊第⼆枚弹簧圈(Orbit-2.5-3.5-MINICOMPLEXFILL),但该弹簧圈游离在瘤颈

处,⽆法稳定于母瘤跟第⼀枚弹簧圈形成纠缠:

随机应变,CPT是时候崭露头⾓了,第⼆枚弹簧圈不解脱,留置于瘤颈处作为保护弹簧圈;经

第⼀根微导管依次送⼊4枚弹簧圈(QC-2-4-3D,MicroPlex10-1.5-3-HyperoftHelical,QC-

1.5-2-HELIX,QC-1.5-2-HELIX),每送⼊⼀枚弹簧圈,均回收第⼆根微导管内的保护弹簧圈,

视填塞弹簧圈稳定再解脱之。在保护弹簧圈对瘤颈的封堵下,这4枚填塞弹簧圈均稳定于母瘤

内:

动脉瘤填塞满意后撤离保护弹簧圈:

术后左颈内动脉⼯作位及正、侧位造影⽰动脉瘤完全闭塞,后交通动脉畅通,蒙⽚可见弹簧圈

在⼦瘤和母瘤内铸型致密:

术后左颈内动脉造影双容积三维重建显⽰,动脉瘤被牢牢“封印”,后交通动脉壶腹被精准“结

界”:

左后交通动脉瘤共计消耗6枚弹簧圈,5枚填⼊体内,1枚作为保护弹簧圈在完成任务后撤离。6

枚弹簧圈的输送顺序和作⽤如下,体现了⼿术思路: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2020年7⽉10⽇电话随访,年届74岁的患者正常⽣活。

例2,⼥,56岁,因突发头痛3天于2015年2⽉19⽇收⼊院。⾼⾎压病史。神经系统查体⽰颈强

直两横指,余⽆阳性体征。脑CT(2⽉18⽇)⽰少量AH:

⼊院后患⽅要求保守治疗,于3⽉3⽇突发⼀过性意识丧失伴呕吐,复查脑CT⽰再出⾎,右侧居

多:

遂当⽇急诊⾏脑DA+介⼊治疗。术前右颈内动脉造影⽰右⼤脑中动脉分叉部微⼩动脉瘤,⼤⼩

1.75mm×2.20mm,颈宽1.89mm:

原计划单微导管栓塞。6F导引导管进⼊右颈内动脉,⼯作位(右斜17°+汤28°)路图指⽰

下,Traxcess-14微导丝携第⼀根Echelon-10微导管(头端塑成形)超选⼊瘤腔,填⼊⾸枚弹

簧圈(QC-1.5-2-HELIX),感觉圈在瘤腔内“晃荡”,不敢贸然解脱。如果改⾏球囊或⽀架辅助

栓塞,则担⼼因动脉瘤过⼩,球囊或⽀架限制微导管

文档评论(0)

喜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赶紧 下载啊啊啊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