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教案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2、领悟作者是怎样紧扣“清”、“静”、“悲凉”来描写故都的秋天。
3、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4、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散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使学生掌握运用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德育目标
1、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物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
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的秋景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本文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赞美之情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之音。
2、引导学生推敲悲凉情感的由来,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散文并不陌生,高一时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散文,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而且大部分同学也能说
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的能力主要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上,思维能力和审
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⑴诵读法。美文需要美读,因而把学生的诵读提到首位,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
作讨论。
⑵点拨法。在感受故都秋之美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作者的感情。
⑶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唤醒他们的审美体验。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反复朗读,贴近作者心灵,感悟作者情感。
2、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把握首尾照应,回环往复的结构。
1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春天常常给人温暖的感
觉,纵使客居他乡,孤夜难眠,在《临安春雨初霁》中,陆游仍给我们留下“小楼一夜听春
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名句。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天,给人的感觉常常是
寒冷萧条。现在是秋天,那么大家想一想,秋天在你心中是什么感觉呢?(提问2—3个学
生)
师:我给大家讲一下华师的秋天,华师在美丽的桂子山上,每年秋风送爽的时节,满山桂花
香。有月亮的晚上,华师最美,可以说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真实写照。因此,华师的秋
天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唯美。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词,大家想一下描写秋天的诗句有哪些?
(提问4—5个学生)
师: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万山红遍,成林尽染”,感受到的是秋天的壮丽。杜甫
登高,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到的是秋天的悲凉。同样的“秋”,
面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审美感受。那么,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笔下的“秋”会是怎样
的一种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去《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寻找答案。
板书:故都的秋
郁达夫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1、介绍郁达夫
师:首先我们要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郁达夫是同鲁迅、郭沫若同时代的著名作家。他
家境贫寒,三岁丧父。1913年随其兄郁花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
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十年的异国生活,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激发了爱国
热忱。但是,当他怀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时,面临的却是失业和居无定所。二三十年代的旧
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颠沛流离,饱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当时中国的黑暗环境与个人不得志的经历,使他思想苦闷,性格多愁善感,这些在他的作品
中都有所反映。大家想一想你以前读过或者知道郁达夫的哪些作品呀?郁达夫的主要作品
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
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色彩。郁达夫的散文以游记著称,
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人们对他散文的评价是“唯真唯美”,在《故都的秋》这
篇文章中,我们就可以体会到郁达夫作品的真与美。
2、《故都的秋》写作背景
师: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