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绪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点总结
真理漫漫,求索无限。
深究医理,任重道远。
绪论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
“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
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
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华佗《中藏经》
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
6、西晋王叔和《脉经》
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
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
11、清朝林之翰《四诊抉微》
四诊并重,色脉并重
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审察内外
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多方面的考察,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表现。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人与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辨证求因
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证”和“症”和概念
“证”指的是一组症状群,这类症状具有相同的性质,或由某一
共同的病机所引起。
辨证就是对疾病的本质作出决定
如:痰热壅肺证肾阴虚证卫分证
四诊合参
四诊并重,不可偏废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司外揣内:源自《内经·灵枢·外揣》。即医生诊断疾病是通过观察
外表的病理现象(症状、体征等),推测内脏的变化,从而认识疾病
的内在本质。
见微知著:出自《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即通过微小的、局部
的外在变化,测知整体的、脏腑的内在病情。
知常达变:即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
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
程度。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一)四诊:是中医诊察收集病情的基本方法
望—诊察病人的神、色、形、态
闻—听声音、嗅气味
问—询问有关疾病的情况
切—诊脉和按诊
(二)八纲: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
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
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是一对相对
的概念。狭义的表里,是指身体的皮毛、肤腠、经络为外;脏腑、骨
髓为内。外有病属表,内有病属里。从病势深浅上讲,表证病浅而轻,
里证病深而重;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表里辨证适用于
外感病,可察知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势趋向。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
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指正气不足,实指邪气盛
实。虚实辨证可为治疗提供依据,补虚泻实。
阴阳—辨证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大类,是八纲辨证的总纲。阴
阳两纲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热、实证为阳;里、寒、虚证属阴。
(三)辨证:对表现出来的症状确定证型
病因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打好基础: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博览群书:以教材为主,兼看一些其它书籍
参加临床实践:“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附: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年代、医家、医著及其学术价值
1.公元前五世纪的著名医家扁鹊就能“切脉、望色、听声、写形,
言病之所在。”
2.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
础。
3.西汉淳于意创立“诊籍”,是现存最早的病案记载。
4.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建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在疾
病分类上做出了贡献。
5.西晋王叔和所著《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诊法、二十四
脉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较早记载了对天花、麻风等传染病的
诊断及对黄疽病人的实验观察。
6.隋巢元方等编撰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
证候诊断的专著。
7.宋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南宋施发的《察病指南》专论诊法。
8.金元时期:
文档评论(0)